《黄帝阴符经》连载
《黄帝阴符经》连载之三
(一)神仙抱一演道章(之二)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宇:四方上下,即空间。
宙:古往今来,即时间。
在乎手:自由掌握。
在大寰宇内,古往今来,盛衰交替,荣枯变迁,生死存亡,千变万化,总归阴阳升降所定。既此:祸福自取,生死由我。将此意以八卦中坎、离二卦的纵向交互变化,试论生杀之理。“坎”“离”二卦在天则象征着日月,在地则象征着水火,在气则象征着阴阳,在人则象征着男女,在身则象征着精气与心神。
“坎”(水)置上,“离”(火)在下,其象为 ䷾,是为水火既济。“既济”即达到目的成功之意。从卦的整体看,是将炎上的火性置之于下,流下的水性置之于上。是水火相交相合之意。从奇偶爻位来看,是阴爻在偶的位置,阳爻在奇的位置,说明阴阳奇偶均得正位,此意在人则象征着男女正当相亲相爱,不愿舍离,其中有着无限生化的妙用。在人身象征着精气与心神和合相交,神气相守 ,母子相依,如此“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可使人身的寿命“不雕不残”,犹如松柏,永远长青。
离(火)之性,本轻浮易于炎上,再置之于上,坎(水)之性,原重浊易于流下,再置之于下,其象则为 ䷿,以致水火未既,“未既”即不能达到目的,也就是不成功的意思。从卦的整体看,火炎上,水流下,火水不交,阴阳两分。从爻位上看,阴阳奇偶均不得正位,此意在人则神气失守,母子分离,阴阳不调,百脉枯竭,以致疾病短命。
若要了达人身的坎(水)离(火)交会,神气相守,阴阳升降的妙用,乾坤由自扭转,坎离任我抽添,故古人云:“若要了这阴阳理,天地都来一掌中”。因此说:“宇宙在乎手”。阴阳的造化之机,我身俱备,常言道:“人身虽小,暗合天地”。故曰:“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人禀天地正气而生成,生成之后,人又是天地的一小化身。天地的空间为太空,太空中一点不昧的虚灵,即天性。此性常清常静,无情无意,无思无为,但它应变事物无有休停。
此性应之于人,即为人心,人心因有情有意,想思有虑,时时在动,故谓“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道,是万物的主宰,故欲得人类社会的太平,人身自我身命的安宁,必须返本归根,依循常清常静、无思无为、无情无意的天道。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
发:起始。
杀:异变。
机:事物的变化因由。
阳气闭塞,阴气盛行,天地昏冥,旱涝不均,四时不节,怪异滋生。龙蛇本是阴性之物,弃渊穴而起陆。虫鼠狂荡,豺狼当道,瘟疫流行。
人发杀机,天地反复。
正气下降,邪气上升;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忠良遭殃,权奸擅威;贤人退隐,好雄当道;志士回避,贼寇猖獗;愚顽作孽,世风淫乱;民情乖戾,生灵涂炭,百姓思乱;大小颠倒,是非混淆。此为“天地反复”之意。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待天人杀机合发的时候,天灾人祸并起,物极必反,乱极必治,是否极泰来之象。此时,万般的变化已到极点,均在归宿,圣人依其理存其势,大显德威,奠定新的治理开端。此谓:“万变定基”。《六韬·武韬》中说:“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人性即天性,禀太空虚灵厚者,其性聪而巧。禀太空虚灵薄者,愚而拙。欲得静养天真,全身远害,最宜身藏其巧,待时而动,随机应变。故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又曰:“光而不耀”,与此意相通。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九窍。人身所遭遇的邪恶、灾祸,虽由此九窍而招,但其最重要的是由眼、耳、口三处而定,此三窍妄动则招邪,三窍镇静则清平。眼观而神驰,耳听则精散,口开则气耗。三者放荡无羁,足使心神燥动不安。三者恬淡自然,心神自然清静。故老子曰:“塞其兑(口),闭其门(耳、眼),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意即:紧闭三要,性体才能清静圆明,不劳心力,万事自然顺成。如放开三要与世情相接相济,反将圆明的体性沉沦于尘网之中,以致终身苦役,劳苦不休,直至于赘累而身死,其心神随之亦消散,虽有神医,岂能扶救?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溃:破散,败亡。
奸:喻人的情妄与机智。
国:喻人身。
火生于木,木生火后,木又被火焚烬。七情六欲的兴作,心地的知觉,九窍的感应,皆依于身内的一点真性。人因贪妄世情过甚,其清静圆明的性体,又被七情六欲掩盖。既此,涤洗七情、妄行,返情归性,身命方可坚固。国除奸妄,国政才能安宁。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睿通渊微,恬淡世情,看破红尘,视功名利禄皆为幻影,故远声色,去货利,“少思寡欲,见素抱朴”,塞兑闭门,含养天真,除情遣欲,返情归性,修性炼命,与道合真。如此知之修炼者,方可谓之圣人。
- 上一篇:母(九天玄女)答黄帝问
- 下一篇:关于连载转登“《黄帝阴符经》释义”说明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