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浅说 连载
连载之一
编者的话:
我在学习易学,创立《易魂》学术体系,建立《易魂一一时空网络学》的过程中有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将《道德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与《易经》结合起来学习,大家不难看出我在教材的扉页上写道:“乾坤在手,万化于心,识透阴阳,精熟五行,禅空慧定,虚静空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将佛、道、儒三家思想融汇在一起,而“法外无法,法无定法,不拘古法,我心为法”的指导大法,则更是佛学思维的明显体现。这就是说对道学、佛学的学习促成了我学易学的快速成功,从我入世走向社会弘扬易学起,一开始我就将这一条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大家,要大家必读《易经》、《道德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虽有不少同学十分重视我这一条成功的经验,但仍有不少人不引以为意。为了使大家学易学真正能较快开拓思维,启迪智慧,愉悦人生,走上通神之路,我特地在网站上开辟了“三经释义”专栏,介绍《易经》、《道德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精义,促使大家开悟。开辟此专栏后,读者、学员普遍反映很好。现在我转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促使大家开大智慧。
佛、佛学、佛教这几个词汇对于广大世人来说是很熟悉的,我在这里是介绍和研究佛的有关智慧的学问,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我们首先要明白佛教是从古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的传播靠经文,经文是用梵(fàn)文著述的,在佛经里佛作觉悟讲,般若为智慧之意思,我们研究《易经》的人就是希望开悟启迪智慧从而认知人生和事物,这样学一点佛学对我们是大有助益的。那为什么学《易经》的人要学习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呢?《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学中最短小、最精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大乘经典,经文260个字,却包含了佛法的全部核心要义。它言简意赅,义蕴深广,文笔优美,高度概括了大乘般若的思想,因其短小、简练、易于背诵,故是一部流传广、影响大的经典。《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在众多的佛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宣讲的佛法,由弟子结集会诵整理成佛经和律仪。浩若渊海的佛经中,般若部的佛经最重要,最能体现释迦牟尼彿所宏扬的佛法的宗旨。般若是彿法的核心,所以古代高僧大德说:“佛一切时皆说般若。”又说“佛法即般若,般若即佛法。”无尽佛法从般若出,般若为诸法本。阐发般若要义的《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但这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核心要义,概括起来就是这部只有260字的《心经》,《心经》是般若经的心要,是佛经的精髓,也是佛法精义所在。
整个《心经》的心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这260字的《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心要,是佛法的核心。第二层是指人们的心地。学习佛法必须排除心中的污染,敦发向道的心,只有用向道的纯净无杂的心去领会,才能解悟法的要义。佛法的核心在于觉悟,获得觉悟就必须认识自己的本心,明心见性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古代大德说:“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心经》的根本是教导学人认识自己的心。《心经》中“波罗密多”梵(fàn)语的意思,即到达彼岸。这里是说运用般若智慧,可以使人从烦恼中获得觉悟,从生死中获得解脱。当般若智慧达到很高境界时,甚至可以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湼槃。”所以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运用智慧,一切挫折、艰难困苦,都不能伤害人,反而能成为成功的动力,成长的养料,获得正知正见的良师益友。人生中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恩人。人从烦恼中除心灵污染者为佛。若想成佛却心灵污染,没有别的妙法,全部佛法的内容概括起来也只有一句话:“净化心灵。”千万条教理的宗旨是净心,这是万法归一的一统大法。而我《易魂》易学预测中提倡的“我心为法”,以及“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不测之谓神”,前提就是要净心、明心,明心才可见性,才可开悟增智慧。由此可知我为什么强调学易学时要兼学《心经》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有不少人崇尚佛法中的神力、神通,佛法中的神力并不是佛法追求的目标,一味追求神通更会受到神的呵斥。若不适当的强调手段和力用,背离佛法人本位的、求智慧的、求解脱的核心,就会走上歧途。
佛学是无神论者,它提倡“众生皆佛”,人人皆可成佛。佛学逐渐为世界各国人士所重视,这是因为佛学能启示现实人生的正道,是人生所需要的。佛教的现实主义是指迷为正,不是消极的、厌世的、或迷信的,而是发展人生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地位,以最高成佛的为模范,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圆成人的意义!马克思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维才成熟。辩证法最初来源于佛教。”伟大科学家、发明家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我在此要大家在学习易学的同时还学学佛学精要《心经》是有重要依据的。
学习佛学并不在于读佛的经典多少,关键在于你领悟及修持的深度。我在指导同学们学习《心经》时,特别强调要认真领会和做到内中三句话:“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即要求我们依般若智慧,彻底破除一切烦恼无明的挂碍恐怖,远离而除断一切颠倒梦想的不正见,彻底除断思惑和见惑,向彻底觉悟的佛地迈进。这即是要求我们要无时无刻都做到当下一刻的放下,通俗地说就是放下一切包袱,轻装前进。佛法与其它一切学术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佛法的行持和证悟,依法修行,重在实践,重在实行。它决非是烧烧香、拜拜佛去礼奉那么筒单,因此学习《心经》,促成开悟是一个漫长的艰苦过程,不是会背诵就行了,“佛道长远”。如果把成佛看成轻而易举的事,放松修持,必然会导致怠惰,贻误终生,难获成就。
我在这里介绍学习《心经》,采用的是一九三三年华严座主应慈法师讲解,由何子培纪录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说”,该“浅说”以至浅之语,达甚深之理。我再三读之,颇得圣觉。在正式登载浅说全文前为使大家先对佛说有一个基本了解,我先连载我学习佛学的一些手记摘录,大致是如下内容:佛法在心不在形;佛学浅释;学佛的基础;《心经》的人生智慧;《金刚经》与禅宗;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及奇门哲学等。并先转登台湾 赵百师 先生的“人生究竞何往”一文,还转登云南昆明李兴启同学提供的从《佛学精华》中复印下来的《心经》注释、释文,使大家在学习前有一个初步梗概了解。
佛法是现实主义的,为人生服务的。修学《心经》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从现实的痛苦疑惑中解脱,同时进一步即可使自己智慧得到最大开发,成为众人中的圣哲和成功者,促使大家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好易学!
祝大家成功在即!
2005 年 1 月 10 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心经》注释今译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