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注释今译
前 言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①》,简称《心经》,是大乘经典中最短的一部,是般若经典类的提要,由唐三藏②法师③玄奘(zàng)译。
《心经》,全篇共260个字,用优美的文笔,精炼的文字,高度地概括了大乘般若的思想。
《心经》全文大致意思是: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是能通晓“一切皆空”的道理,并且大慈大悲度一切苦难众生。全文围绕这一最简单的大乘般若思想层层深入论证,从人的色、受、想、行、识五蕴(yùn)是空的,来加以论证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苦、集、灭、道这四谛都必将是空的。
只有佛、菩萨才具有认识到“一切皆空”的智慧,只有他们获得了无与伦比的觉悟。
只有按照般若波罗密多的方法去修行,才能得到智慧,修成佛法。最后将般若波罗密多的咒语告诉人们。
《心经》重点阐述了“诸法皆空”的道理,是专门“讲心”的论述,具有极深的哲理。
《心经》因其短小、简炼,易于背诵,加之有许多佛学人士都翻译过。一共有八种汉文译本,其中最为著名的为秦鸠(jiū)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密大明咒》和唐代玄奘(zàng)所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其它的几种译本为唐代法月所译的《普遍智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宋代施护所译的《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唐代的般若、智慧轮、法月所译的都叫《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心经》是一部流行很广的大乘经典,在信教群众中十分普及,影响很大。
注释:
①般若波罗密多:般若是梵(fàn)语,意思是“智慧”,即能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般若有三种,第一种叫“文字”般若,佛经中的道理,是由文字来传播开来的;第二种叫“观照”般若,观是观察,照是烛照,即照见一切事物道理的智慧;第三种叫“实相”般若,实是真实相。波罗密多,也是梵(fàn)语,同“般多密”的意思是一样的,即到彼岸。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般若(智慧)如船,能将一切众生从生死轮回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死即永生的理想彼岸。
②三藏:是指修多罗藏、毗(pí)奈耶藏、阿毗达磨藏。“修多罗藏”就是经藏,即佛所说的经文;“毗奈耶藏”就是律藏,即佛所制定的戒律;“阿毗达磨藏”就是论藏,就是佛弟子们所做的论。
③法师:是指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僧人,是学识造诣很深的,有一定威信的僧人。
心 经
(括号内为注释)
观自在(观是照看、查看的意思;自在,即自由自在。观自在就是自己观照自己的心很自在)菩萨(菩萨:是梵(fàn)语“菩提萨埵(duǒ)”的简称,菩提是觉悟佛道的正智,萨埵(duǒ)是成就众生。菩萨就是觉悟有情之意,也就是上求佛果,下度众生的大圣人。),行(行:修行,即用智慧到彼岸的方法去修佛法。)深(深:程度很深,即修行的功夫达到一定程度。)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五蕴(yùn):蕴就是梵(fàn)语“塞建陀”的汉译,是“积聚,不显露”的意思。五蕴就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是由地、水、火、风所构成,色分为内外二种。内色是人的眼、耳、鼻、舌、身,外色是人身外的种种总称。受是接纳、领受之意,包括苦、乐、舍三种。想就是想象之意,是指从善、恶、憎、爱等境界中,做各种各样的想象。行是行为,造作之意,由意念而行动去做种种的善恶事情。识是了别之意,即用“识”去辨别所缘所对的境界。在此五种蕴中,前一种属于物质,后四种属于意识。)皆空(空:指因缘和合而生成的一切事物,但这一切事物都是没有实体的,这称之为空,也就是假合不实之意。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一切事物都是短暂的组合,最终都将是空的。),度(度:救度、超度之意。)一切苦(苦:使人身心感到烦恼的一切都称之为苦。苦分为二苦、三苦、四苦、五苦、八苦、十苦等。)厄。舍利子(舍利子:佛佗的弟子之名。传说在释迦佛的弟子中,他是最有智慧的。)色(色:是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外色是色、香、味、触等人身外的种种的总称。显色就是指各种颜色。形色是指有情众生身体的各种动作。表色是指物体的形状。另外色还有变坏、变碍、质碍的意思。)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空相:就是诸法皆空的相状,因缘而生的一切事物,没有自性,这就是空的相状。),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即常驻的别名,也就是永生的别名。)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增不减:一切事物都是真空。真空即无增减,法无尽,佛亦无尽,就是说佛法二界无增减。)。是故(是故:这个原因,缘故的意思。)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界:差别的意思,即事物之间有差别。界有本性之意,即事物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明:不明白道理之意,也就是愚痴的意思。)亦无无明尽(尽:完结、结束之意。)。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苦、集、灭、道:称为四谛法,苦谛是说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的本质是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法之分。集谛就是聚集之意,是讲人生苦的原因,人生的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愚痴、贪欲瞋恚(chēn huì)等烦恼,使人做出各种不明之事,结果就有了种种痛苦聚集而生。灭谛就是摆脱苦的原因只有达到寂静、涅槃(nièpán),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地。道谛是人生脱离苦难的方法要经过修道,道有多种,主要是指修习八正道),无智(智:指智慧,即深明事理。)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是梵语,也可简称“菩萨”,是指觉悟而有情的人,也就是上求佛果,下度众生的大圣人。)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心:是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法所说的八个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无挂碍(挂碍:牵挂阻碍的意思。)。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颠倒:迷惑的意思。)梦想,究竟涅槃 (涅槃(nièpán):是梵文音译,也有译作“泥恒”、“般涅槃”、“般涅恒”的,意思就是灭度、无为、圆寂等,这是佛教徒经过修行后达到的理想境界。经过长期刻苦的修道,就能除去一切烦恼并具备一切“清静功德”。涅槃就是对“生死”诸苦及其根源“烦恼”最彻底的断灭。现在对僧人的逝世也称之为“涅槃”。)三世诸佛 (三世诸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之为三世。凡是已生已灭之法叫过去世,已生未灭之法叫作现在世,未生未起之法叫作未来世。在佛教成立时,释迦牟尼佛称作过去佛,在他之后成佛的都称作未来佛。三世诸佛是指出现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世的一切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nòu)多罗三藐(miǎo)三菩提:这是佛的智名,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即是真正正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神咒:神秘的咒语,咒是梵语“陀罗尼”的汉译,是指佛、菩萨从禅定的所发出的秘密语言。咒有大咒、小咒、心咒三种,咒语最多的叫大咒,咒语不多的叫小咒,咒语很少的叫心咒。),是大明咒 (大明咒:是指放大光明以破众生迷暗的咒语。),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无等等咒:是指无与伦比的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今 译
观世音菩萨,修行很深,能将众生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度到涅槃彼岸之时,用智慧来观察自性的心,发觉五蕴都是空的,应救度一切众生的苦难。
(佛说)舍利子,色不同空,空不同色。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感受、思想、行动、认识也都是这样。
(佛说)舍利子,一切的法都是空的,没有生没有灭,没有污垢没有干净,也没有增加更没有减少,所以空中没有色,也就没有感受、思想、行动、认识了,更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根,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没有眼界,一直到无意识界,没有不明白的道理,也就没有不明白的道理的尽头(因为一切都是空的),以至于没有生老,也就没有生老的尽头。没有苦、集、灭、道这四种真理,没有智慧也就没什么所得了,因为没有什么可得到的缘故,这样才能成为菩萨。
因为依照智慧超度众生到涅槃彼岸之法去修行,心中就没有什么牵挂阻碍了。没有牵挂阻碍,那就不会产生恐怖的感受,能远离迷惑的梦相,最终能够达到涅槃的境地。
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一切佛,都依照般若波罗密多的方法去修行,得到了智慧成了佛。所以知道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力的咒语,是大放光明以破除众生迷暗的咒语。是没能胜得过的咒语,是无与伦比的咒语,它能灭除一切苦难,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所以将般若波罗密多咒说出来,现在就说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云南昆明 李兴启
- 上一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浅说 连载
- 下一篇:《心经》浅说读后感之一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