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三经释义>> 读《周易》札记>>正文内容

读《周易》札记(连载之四)

《 周 易 》 (一)

伏羲易经八卦,传了千余年,到夏朝时代,经许多人的研究,将八经卦相重,发展为64别卦,据传说当时是以艮卦为64卦之首,所以64卦起源于夏代,称为《连山》易。

后来传到商朝时代,又经许多人研究改为以坤卦为64卦之首,称为《归藏》易。

后来传到周朝时代,又经许多人研究,将乾坤两卦定为64卦之首,称为《周易》。

为什么夏代以艮卦为首,商代以坤卦为首,周代以乾坤为首,我因资料太少,请各位易友研究。

现在流传于世的是《周易》,《连山》、《归藏》均已失传,为什么叫《周易》,可能是因周代之易而名,《周易》64卦分为上下两经,上经由乾至离共30卦,下经由咸至未济共34卦。我想文王时代,人类的文化知识有了相当高的进步与发展,文字也比较发达,因此对卦和爻的意义解释,可以用文字来阐述,称为经文。后来,文王所系之词,称为“彖曰”(彖音权),周公所系之词,称为“象曰”,从此易卦不再是无字天书了。

《周易》传到春秋时代,是百家争鸣文化发展的高潮时代,《易经》得到了许多哲人的深入研究,写出了许多哲理论文,形成了易学高潮,总结有文言一篇,系词上下传两篇,说卦传一篇,序卦传一篇,杂卦传一篇,加上“彖传”上下经两篇,“象传”上下经两篇,共为十篇,称为“十翼”或“十传”,原本是独行于世,后来才将经与传合并一起成为现在的《周易》一书,这是我国一种特有的形式,其他著作如《春秋》也有三传,现代我看到的《春秋》一书,也是将经与三传合并在一起,很方便我的学习。《周易》传到宋代朱熹又加以注语,现代我们看到的是朱喜加注的《周易本义》,我们应当感激这些哲人学者,为后人研易,开了方便之门,我们应当认真研读领悟,数千年来据说许多哲人学者写了三千多种易学著作,尤其是近代学易高潮中又有许多学者写了许多易学著作,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可惜我无缘,不可能都见到,偶而能得到几册而已。

我在得到黄鉴老师的许多著作及其他人的著作时,很认真阅读,我的方法是每次都要握笔在手,读到好的文句,马上在文句下画上醒目的横纹线,读到某处有意义的文段,马上在学习本上抄录下来,如果因而引发了我产生什么感想,或称思维闪光,马上在本子上记述下来,不管当时是对是错,一定马上记述下来,等将来整理心得时再作取舍,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当时不记下来,过后就不一定再能想起来了。因为人类的思维,是互相引发的,看了别人的文章能引发自己的思维,别人看了我写的文章也能引发别人的思维,所以才能共同提高,推动进步。

但是,八卦内涵太广,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加之有时代和环境的不同以及各人的知识层面的局限性等等,使古今的哲人学者所写的著作,只能是个人的看法与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尽解易卦之义,难免有偏颇性,误导性,故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见《孟子》尽心章句下),孔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见《周易》系词上传右第12章),因此我们现今学易者,不要受他们的见解而固守遵循之,应对他们的著作,从头至尾有个系统的了解,然后在其基础上,如何再前进一步,来开发《易经》的功能与作用,因为人类的文化知识是不断的发展进步的,好像接力棒一样,我们接过前人的文化知识,不停留,不因循,奋力前进,力求发展,后人再接过我们的接力棒,再前进,再发展,永不休止,后人在前进发展中,来弥补或纠正前人的不足或错误之处,这就是人类文化发展史。

我读到的是《周易本义》朱熹注一书,打开书的第一页是“周易序”,我反复读了十多遍,才初步领会心得如下:

1.“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我领会其意思是说,易是研究卦爻彖象的哲学规律,来显见天地万物的情理,所以圣人非常深远的考虑到子孙后世的为人处世,是要用“易”来指导人类文化,人类文明及人与自然的发展方向的。用现代话说,易书是以人为本,用来研究人类的生命意义和人类的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的调和共振的关系等等。

2.“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我领会这段话意思是说易学的中心思想是太极思想。阴阳即辨证思维,合起来就是太极辨证思想。用现代话说,就是唯物观与唯心观统一于一体的唯易辨证观。唯物观是用实证的直线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即太极阳仪),唯心观是用虚灵跳跃的悟性思维方式(即太极阴仪),而易学的中心思想是两者兼用,即太极辩证逻辑思维。

3.易是经常运动变化的,“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因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是时刻在变化和发展的,“氤氲交感,变化不穷”、“暂于瞬息微于动静。”

4.易有三非易也:

(1)“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无变,非易也”。即以一时心动而占卦问命,这不是易。

(2)“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即以一事不明而问爻求运,这不是易。

(3)“知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即知卦爻彖象之哲理规律而不会利用这些规律去指导人生和事业,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不能结合而脱节,这也不是易。

5.如何谓之知易?

“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后可以谓之知易也。”这段话意思是说,知道了发展变化规律又能心领神会其运动变化情况,将人事文化与人类文明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都要符合天地的运行轨迹规律,并与太阳一样光明磊落普照大地,与月亮一样,即苏东坡说过“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说月亮有阴晴圆缺的规律,规律自古以来就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又与春夏秋冬四季一样是变化有序的,与鬼神合其吉凶,神是管理人事的为吉,鬼是破坏人事的为凶,用现代话说,神是遵纪守法,鬼是违法乱纪。我问过出事故的人,他亲口说“真是见鬼了”或说“我被鬼迷心窍”。如果用文化知识,经验阅历去办事,果然成功,便说“此事真神了”果然“心想事成”或“梦想成真”。其实《周易》的原义,神就是阴阳调和,鬼就是阴阳乖违。千万不要把神理解为神灵上帝天堂,将鬼理解为鬼怪幽灵地狱。那就大错特错了,失去了《周易》本义。只要我们能做到了这些,便是真正懂得了易。

6.最后写“周易序”者,谆谆教导后学易者,要知“卦爻的已形已见者,可以知言,未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者所当知也。”意思是学易者不但要理解卦爻彖象的哲理和规律,还要晓其阴阳,知其五行,辨其体用,明其象数……等,用以指导人生和事业,即“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造福人类。”因此学易的重点和实效,必需在“用”字上下功夫,不要成为空谈家。

打开《周易本义》一书的第二页,便是筮仪,其描写仪式很庄严恭谨,程序很麻烦,把筮仪放在书前,难怪后人误以为《周易》是筮书。以占卜预测为主,而忽视其为哲学和人学。古人为什么很重视占筮?我想:第一,是当时科学意识不高,科技不发达,对许多事务的解释,无能为力,便以为有一种主宰人事的神灵或上帝存在,因而产生了有神论,对神是毕恭毕敬,虔而求之,便产生了筮仪。

第二,是古人的自我意识很浓,认为有生命才有意义,所以世界一切都是生灵,有生灵才能发展,才能演化,因而产生了有灵论,对灵物是崇高的,是能乞求的,因此产生了占筮。

第三,由于有神论和有灵论的深入古人的思维之中,因而认为世界万物均是有灵魂的。灵魂本来是代表活物的,便误以为死物也是有灵魂的,因此将神、鬼、人三者均混为一谈。认为是相通的。通则可以筮告,因而产生了占筮。

第四,古人对事物摸索出了一些规律,这些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正巧符合,因而产生一些预期效果,古人便产生了用自然现象来求问人事的思想,所以才相信揲蓍求卦,利用爻象卦爻词等来占断吉凶,认为是很真实的,因此对筮仪很重视所以列为《周易》之书首。

我们后人应当原谅与理解古人的文化水平和认知程度,不要苛求,应当是善意的引导,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发扬其精华成果来取得人类的发展进步,但《易经》毕竟有占卜预测功能,例如甲骨文中就有占卜的记录,如果用“易”来指导国家政治,是少而又少的人所为,据传说,周文王、武王得姜子牙,姜子牙会易,用而助其取得天下达800多年,汉高祖得张良,张良会易,用而助其得天下达400多年,蜀汉刘备得诸葛亮,诸葛亮会易,用而助其建蜀汉50多年,唐太宗得魏征、徐茂公,此二人会易,因而得建大唐天下,明太祖得刘伯温,刘伯温会易,用而建立大明天下,皇太极得范文程,范会易,用而入关建立大清天下。毛泽东主席深入钻研过易,用易理占据西北乾方为根据地,又命林彪占有东北艮方,由艮方南下一举而解放中国。以上对这些人物的传说我没有进行过历史考证,但为数很少,大多数的老百姓,只能用易来预测命运和某事的吉凶而已。例如春秋时代和以前的古书中多有预测事例的记载,春秋时代以后至今,书中记载的预测事例就更多了。

人的出生是命,人的历程是运,命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科学的,不是虚妄的,命运是贴近老百姓个人问题的小事,用易来预测,能使老百姓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对国家能起到安定团结的作用,所以才能在老百姓中流传,成为民俗文化。但是不能夸大宣传,形成虚假现象,故意抬高其预测功能,造成人民对其迷信,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造成认识上的偏差。我想,只要预测机构(或预测师)能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能维护家庭的和睦平安,对人多予“劝善”,不搞符咒巫术等迷信活动,不进行欺诈勒索是可以允许其开业经营的。

可叹易学沦落为民俗文化的根由,是历代封建帝王的顽固保守,不成立易研机构、不研究易学的哲理和科技规律,不利用“易”来研究人学,不利用“易”来指导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用”易”来造福人类社会,不用“易”来调和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关系,逼得易学只好流落民间,仅仅发挥一点点副作用而已!我希望世界上的领导人能迷途知返,清醒猛省!将中华古老的“易学”加以发扬光大。

筮仪之后,便是“周易本义卦歌”内容分四种:

第一种,是八卦取象歌。这是教我们后学易者来认识八卦的卦形,即卦体,用形象之词来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记忆。“易”就是卦,卦各有卦名,卦的总称为“易”,八卦是易学的根本,对卦形、卦名要背熟无误。我看了许久,忽然觉得有两组卦变法:

1.乾组:用阴爻来置换乾卦☰中的各爻会变成什么卦?

( 1)用一个阴爻来置换乾卦☰的初爻,能变成巽卦☴。

( 2)用一个阴爻来置换乾卦☰的中爻,能变成离卦☲。

( 3)用一个阴爻来置换乾卦☰的上爻,能变成兑卦☱。

( 4)用两个阴爻来置换乾卦☰的初、中两爻,能变成艮卦☶。

( 5)用两个阴爻来置换乾卦☰的中、上两爻,能变成震卦☳。

( 6)用两个阴爻来置换乾卦☰的初、上两爻,能变成坎卦☵。

结果乾组能变出另外六个卦来即巽、离、兑、艮、震、坎。

2.坤组:用阳爻来置换坤卦☷中的各爻会变成什么卦?

( 1)用一个阳爻来置换坤卦☷的初爻,能变成震卦☳。

( 2)用一个阳爻来置换坤卦☷的中爻,能变成坎卦☵。

( 3)用一个阳爻来置换坤卦☷的上爻,能变成艮卦☶。

( 4)用两个阳爻来置换坤卦☷的初、中两爻,能变成兑卦☱。

( 5)用两个阳爻来置换坤卦☷的中、上两爻,能变成巽卦☴。

( 6)用两个阳爻来置换坤卦☷的初、上两爻,能变成离卦☲。

结果坤组能变出另外六个卦来即震、坎、艮、兑、巽、离。这两组的卦变,有什么意义?其中有什么规律?我尚未悟出来,请易友研究。

第二种:是分宫卦象次序

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八宫共为64卦。每宫以其纯卦为宫首卦例如:乾宫以两个乾卦,即上卦为乾,下卦也为乾,两个乾卦合为一个六爻卦,称重卦,乾卦象天,所以称“乾为天”卦,乾宫第二卦为天风 姤 卦,即上卦为乾,下卦为巽合为一个六爻卦,这个六爻卦的卦名叫做“ 姤 ”, 姤 的上卦是乾,乾象天, 姤 卦的下卦是巽,巽象风,合起来便叫做“天风 姤 ”卦。其余各卦依此类推,初学易者,必须熟记。

第三种,是上下经卦名次序歌。

这是将《周易》的上经 30卦,和下经34卦按次序编成顺口溜便于初学易者的记忆。

第四种,是上下经卦变歌。

卦变歌告诉我们, “卦”不是死物,是运动变化的,是变动不居的,是变易,当然不是胡变乱变,有其一定的规律,这段歌特此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示范,并是互动互变的。

1.讼自遁来泰归妹,讼卦䷅是由遁卦䷠的二爻与三爻转动置换,就变成了讼卦䷅。泰卦䷊是由归妹卦䷵的三爻与四爻移动置换就变成了泰卦䷊。

2.否从渐来随三位,否卦䷋是由渐卦䷴的三爻与四爻移动置换而成。随卦䷐的初爻与上爻置换移位也能变成否卦䷋。或者将随卦䷐的初爻与三爻置换移位和四爻与上爻置换移位,就变成渐卦䷴。

3.首困噬嗑未济兼,困卦䷮由噬嗑卦䷔的初爻与二爻和五爻与上爻置换移位,就变成困卦䷮。未济卦䷿的五爻与上爻移位置换也能变成困卦䷮。

4.蛊三变贲井既济,蛊卦䷑的初爻与二爻置换移位,就变成了贲卦䷕,蛊卦䷑的五爻与上爻置换移位,就变成了井卦䷯,蛊卦䷑初爻与二爻,和五爻与上爻,均置换移位就变成了既济卦䷾。

5.噬嗑六五本益生,噬嗑卦䷔的六五爻(即第五爻阴爻)本来就是由益卦䷩的四爻与五爻置换移位而生成的。

6.贲原于损既济会,贲卦䷕是由损卦䷨的二爻与三爻置换移位而变成的。既济卦䷾的五爻与上交置换移位也能变成贲卦䷕。

7.无妄讼来大畜需,无妄卦是由讼卦䷅的初爻与二爻置换移位而变成。大畜卦䷙由需卦䷄的五爻与上爻置换移位而变成。

8.咸旅恒丰皆疑似,咸卦䷞由旅卦䷷的五爻与上交移位置而成。恒卦由丰卦䷶的初爻与二爻移位置换而成。

9.晋从观更睽有三,晋卦䷢是从观卦䷓的四爻与五爻移位置换而成。若将睽卦䷥的初爻二爻与三爻一样变为阴爻就是晋卦䷢了。

10.离与中孚家人系,离卦䷝由家人卦䷤的四爻与五爻移位置换而成离卦䷝。中孚卦䷼为大离象,也是由家人卦䷤的二爻与三爻移位置换而成中孚卦䷼。

11.蹇利西南小过来,蹇卦䷦由小过卦䷽的四爻与五爻移位置换而成,小过卦䷽为大坎象,可按坎卦断事,蹇难也,坎重险也,其义可通。

12.解升二卦相为赘,解卦䷧由升卦䷭的三爻与四爻移位置换而成,也可以升卦䷭由解卦䷧的三爻与四爻移位置换而成。

13.鼎由巽变渐涣旅,鼎卦䷱由巽卦䷸的四爻与五爻移位置换而来。渐卦䷴由涣卦䷺的二爻与三爻移位置换而来。旅卦䷷由渐卦䷴的四爻与五爻移位置换而来,或者由涣卦䷺的二爻与三爻及四爻与五爻的移位置换而为旅卦䷷。

14.涣自渐来终于是,涣卦䷺由渐卦䷴的二爻与三爻移位置换而成。

再移过一页便是周易本义图目,一共有九个图目。

1.河图图——白圈象阳,黑点象阴,阳为奇数,阴为偶数,阳为生数,阴为成数,其图形是一六居下,意为一变生水,而六化成之,二七居上,意为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八居左,意为三变生木而八化成之,四九居右,意为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十居中,意为五变生土而十化成之。阳为天数,天数者一、三、五、七、九、共五数其和为二十五,阴为地数,地数者二、四、六、八、十共五数其和为三十。天地之数共为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2.洛书图——与河图一样,也是白圈为阳,黑点为阴,其排列图形是戴九履一(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即左上方为四,右上方为二),六八为足(即左下方为八,右下方为六),中间为五,洛书没有十,可能是十含于五中,此图的特点是:横数,竖数,斜数均为十五。

3.伏羲八卦次序图——用图表形式说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简明易理,也是学易者的入门知识。

4.伏羲八卦方位图——此图学易者必须背熟也就是常说的先天八卦图。图的形式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在的地球仪恰好相反,现今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只要脑子转一下。不管图形如何必须记清楚,乾卦为南方,坤卦为北方,离卦为东方,坎卦为西方,震卦为东北,兑卦为东南,巽卦为西南,艮卦为西北。这个卦配方位,是万万不能弄错的,每个卦有卦数,即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也叫先天卦数。必须熟记不误,后六十四卦方位仿此。

5.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是在前面伏羲八卦次序图的基础上,再重之即得,次序图的初爻为两仪,二爻为四象,三爻为八卦,四爻分为十六,五爻分为三十二,上爻分为六十四卦。卦的次序是:乾、 夬 、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履、兑、睽、归妹、中孚、节、损、临。同人、革、离、丰、家人、既济、贲、明夷。无妄、随、噬嗑、震、益、屯、颐、复。 姤 、大过、鼎、恒、巽、井、蛊、升。讼、困、未济、解、涣、坎、蒙、师。遁、咸、旅、小过、渐、蹇、艮、谦。否、萃、晋、豫、观、比、剥、坤。最好也记熟。

6.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也是在前面伏羲八卦方位图的方位上,按六十四卦次序排列而成。外圈是圆形,内里是方形,六十四卦是由两经卦上下组合而成的。其组合方法以方图为例:第一行由右向左排列,下卦八个全是乾卦,上卦由右向左是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组合成为第一行八个重卦,由第一行向上数,即第二行是以兑卦为下卦,上卦仍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组合成第二行的八个重卦。如此类推第三行是以离为八个下卦,第四行以震卦为八个下卦,第五行以巽卦为八个下卦,第六行以坎卦为八个下卦,第七行以艮卦为八个下卦,第八行即最上的一行以坤卦为八个下卦,然后均是由右向左按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组合成各行的八个重卦。每行八个重卦,八行共为64个重卦,好像坐标一样,横坐标由右向左排列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竖坐标由下向上排列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样组合成伏羲64卦方图。仔细观看这个方图,最下一行即第一行由右至左为乾、 夬 、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个重卦均是以乾卦为下卦。最上一行即第八行,由右至左为否、萃、晋、预、观、比、制、坤八个重卦,均是以坤卦为下卦。左边由第二行至第七行即由下向上为临、明夷、复、升、师、谦六个重卦均是以坤卦为上卦。右边由第二行至第七行即由下向上为履、同人、无妄、 姤 、讼、遁六个重卦均是以乾卦为上卦。这样上下左右的方框共为 28个重卦,意为天地定位。这是方图中的最外围的方框是第一个方框。第二个方框由第二行的右边兑重卦至左边损卦为兑、睽、归妹、中孚、节、损六个重卦均是以兑卦为下卦,再由第七行的右边的咸至艮重卦为咸、旅、小过、渐、蹇、艮六个重卦均是以艮卦为下卦,左边由下至上为贲、颐、蛊、蒙四个重卦均是以艮卦为上卦,右边由下至上为革、随、大过、困四个重卦均是以兑卦为上卦。这样,组成的上下左右的方框,共为20个重卦,意为山泽通气。第三个方框由第三行的右边的离重卦至左边的既济卦,为离、丰、家人、既济四个重卦,均是以离卦为下卦,再上数第六行由未济至坎重卦为未济、解、涣、坎四个重卦均是以坎卦为下卦,左边由下至上为屯、井两个重卦,均是以坎卦为上卦,右边由下至上为噬嗑、鼎两个重卦均是以离卦为上卦,这样组成的上下左右的方框共为12个重卦,意为水火不相射。第四个方框即方图中的最里面的方框,只有四个重卦即震、益两重卦以震卦为下卦,恒、巽两重卦以巽卦为下卦,这样组成的上下左右的方框,只有四个重卦,意为雷风相薄。后面说卦传右第三章中有说明,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伏羲方图,可分四框,四框共64卦。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中的方图坐标及四个框示意图

外圈的 64卦圆图。是按上面伏羲六十四卦方图的次序来排列的。左半弧由乾起,排列方图中第一行乾中八卦,接着排第二行的兑中八卦,再接下来排第三行离中八卦,最后落为第四行的震中八卦,然后列右半弧由巽起,排列方图中第五行的巽中八卦,接着排第六行的坎中八卦,再接下来排第七行艮中八卦,最后落为第八行坤中八卦,呈一个 形的走势。

据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得到伏羲八卦和伏羲 64卦图后,进行研究发现了八卦数码原理,以阴爻为0数,以阳爻为1数,爻的进位是按倍数二进制,他感叹中国八卦的伟大神奇,称这个二进制数理是计算千变万化数目的最简便方法因而发明计算机,根据这个原理,初爻为个数,中爻进位为一倍,上爻进位为两倍,例如乾卦(为阳爻)初爻为1数,中爻的一倍为2数,上爻的两倍为4数,坤卦(为阴爻)初爻为0数,中爻的一倍仍为0,上爻是0的两倍也为0,按他发现的方法,求出八卦数码为一乾

图中相错的两卦之和均为 7,如乾坤相错为7+0=7,兑艮相错为3+4=7,离坎相错为5+2=7,震巽相错为1+6=7,若将八卦竖图即为计算机的二进制:

当然重卦中乾卦的四爻为 8,五爻为16,上爻为32,坤卦的四爻为0,五爻为0,上爻也为0,因此也能得出64卦的各卦数码来,其相错的两卦之和均为63,如下: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