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学员来信>>正文内容

与杨云胜学友交流的一封信

黄老师你好:

我很喜欢读老师您的文章,更不用说是面授了,每次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玩卦、用卦、玩命、看命可以是这个样子的,不敢说大有所获,起码是大有所思了,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游戏规则每每有十几页纸就可讲完,何以市场上各类书籍不下数百,无非论叙各种规则推导出的各类断语、定式,往往违背易学话多的大原则,而这大原则正处处体现在《八卦象预测法》和《易魂》您的每一篇文章中,每次研读,都觉得如此真正悟透,自身就可以升上另一个层次。更难得的是文章中展现您的坦荡无私、笑傲物外的思想境界,而每读一次您的文章,这种境界就更接近一分。

但是人活世上,想留在老师身边接受长时间的言传身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年间靠《易魂》上的文章与老师沟通信息,以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对于资质愚笨的我,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其他同学也应有此同感,故谨建议在《汇编》中保留一定的篇幅刊登老师的文章,以求更多师生沟通的机会。

以前我的文章《现身说法,循循善诱》中提到断卦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易魂》18—19期刊出)。当时“得意忘形”的一说,造成了错误的信息,搞得不少同学来信交流探讨、“求教”,我真是不胜惶恐,现附上与杨云胜学友交流的复信一封,如有可能请老师增删刊出,以正视听。另亦作为弟子近期学易用易的心得汇报。

 

附:给杨云胜同学的信


杨云胜友:您好!

来信已收悉,首先谢谢您的信任,另对您的赞扬愧不敢当,我的文章曾表达过准确率高达90%,给许多易友造成错误的理解,每念及此都令我汗颜,试想一下,用一个卦来给人预测人生,说了十条,对了十条,准确率就为100%,但这十条事象哪能足以叙述人的一生,在此先说一声“对不起”,故此声明,以下皆为汇报的心得和交流的性质,决不敢以师者,前辈自居,当然我希望我的体会对您有些小启发。

《八卦象数预测法》我认为是从邵康节的《梅花易数》脱胎而出,故而《梅》一书中许多鉴定卦象的方法绝不可忽视,首先年月日时四个因素,我多运用年月因素,年者为太岁流年,我注重年支。月者为五行在春夏秋冬中旺相死回体的变化体现,有时加上日子。另外“三灵十应”而得出的外应,具重大的参考价值,如问吉凶成败时,我多运用外应即一口而断,准确率也比较高,教材上讲,第一感觉最为重要,故此,天时、地理、气氛、卦名、字时的心情皆为外应,为第一感觉,很多时候,心里边主卦一出来,还没推出互卦、变卦,即开始断事。主卦为主,当然已经包含预测的主要事体、起因,性质等信息,在主卦的感觉上先有个谱,再将互卦、变卦展开分析……我基本上是使用上述方法解决一卦异断,多卦同断的问题的。

关于排位的规定问题,黄老师说过不能作为硬性的指标,应灵活分析。我自己理解,易是活,变的,所谓“有的放矢”,即有意幼而测,有针对性而测。假设一个人今天问一事得坎为体之卦(不论吉凶),第二天问另一事得离为体之卦,体卦不同,排行及运程流年吉凶皆不一样,故硬性的规定不符合活变的易理。

您的体会很深刻,断卦易学准、精,所谓“大道至简”,中国的传统术数多为归纳法的学科,象数学以其简而最近大道,各门学科无一以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为基础,故对上述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断卦很有帮助,如断人生时,在运用教材知识的同时,我还结合当时的流年,比如体卦为木,申酉金,亥水子水由于它们藏干的不同(八字基础知识)对木的影响肯定不同,不如坎高震兑互卦,太岁对其冲会之象又为何信息,等等。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给你更多的依据、更多的启发,断卦时更为深入细致。如果又掌握一定的面相知识,则断得更狠、更准。有一次我在测时得《泽天夬》卦,直读为缺,父,加上面相上不利父的众多信息,我断其人:父亲早死!果然不幸言中。

命运和各种事物发展的可预知性,是各门预测科学存在的条件和前提,还是对事物发展顺、逆、吉、凶的预知,各门预测科学的存在才有魅力所在,虽然人们对命运规律有一定的能动性也不可否认命运对人生起伏的大局上,整体上的控制,而岁运的顺逆吉凶,对断卦水平的高低绝对有影响,人毕竟是人,处于低谷时,就会陷于“百谋不遂”的困境,吉凶参半的岁运,自然就时准时不准了。

除非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正如你所说“十二分灵性”不离身的状态易经上说:“易无思,无为也,感而遂通”,那是什么样的境界。如上面所说的《泽天夬》卦,隐基的数有1、2、3、12、21,如果求测者没给生辰八字,没有十分以上的灵性,谁能说他几岁时父亲去世!

黄鉴老师早劝戒我们多读《道德经》、《心经》、我当时很不以为然,现在才深刻的理解黄老师的良苦用心,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卦断得精细准确到令人骨悚然,但回想一下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真正的一种空明无虚,灵光闪现的状态,但名利得失时常蒙蔽人的心灵,哪种状态纯属偶性。而只能垫渎《道德经》、《心经》真正发自内心的理解,它们内在的精髓,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私亦无畏立身养性,德之日积月累,道亦不远了。我现在正努力于这个阶段。

就此敬复,勿见笑。

学海无涯悟作舟

与您共勉

梁 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