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三经释义>> 黄石公素书>>正文内容

《黄石公素书》释义连载之九

作者:任法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26 

 

安礼章第六

 

 

    此章分为两段。第一段:以排比的方法,对仗的文体,阐发了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追本溯源、揆度未来的“韬略”。

第二段:总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和目的。

 

怨在不舍小过;

 

此句与上章说的“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虽然语言有些不同,但其大意,均指待部下不宜于念怨不休。若小过不赦,以致日积月累,必然愈结愈深,酿成深而不可解的大怨。

 

患在不预定谋;

 

老子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大凡眼前遭受的祸患,都在事先没有料到,没有预见和预防。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天理昭彰,毫发不差。福不是凭空而来,祸岂是无因而至?常能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行利人利物的善事,必种下福因;若常行妨国害民的恶事,必种下祸根。

 

饥在贱农,寒在惰织;

 

常言道:“出门不弯腰,进门无柴烧。”惰于耕作,不尽力农桑,虽遇丰年,仍会无收,无收岂不挨饿?懒于纺织,即使有丝棉万担,仍会无衣遮体。

 

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怀德行仁,利天下之利,则得人。得人必众人拥戴,众人拥戴,则自然安泰。丧失了本身的事业,则无处依栖。无处依栖,则自然困危。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人类的荣辱贫富,犹如草木逢四时之往复。时临春夏,为得时,则有生长繁茂之荣富。逢秋冬,是失时,必遇凋零枯落之贫辱。

 

上无常躁,下多疑心;

*:躁:浮躁,急躁。

 

朝廷的政令法度,规章科条,宜于稳定,君主的态度、表情应镇静威严,不可朝令夕改,轻浮躁动,喜怒无常,这样,在下的臣民才能不生疑心。民无疑心,自然亲近。故老子曰:“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

 

下级对上级傲慢轻视,必得加罪;上级对部下残虐侮辱,是为侮下,侮下必众叛亲离。

 

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君主若对靠近身边的大臣轻蔑,在远处的臣子自然灰心,不肯效力。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忠诚浑厚的人,以己推人,故不疑人;奸诈诡滑的人,以己推人,故不信人。

 

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枉:在此处应按不正、邪僻讲。

 

常言道:“欲知其人,先知其友。”《周易·系辞上传》中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放僻邪侈的小人与正人君子“不相为谋”,心地弯曲、处事不公的人与端方正直的贤人,其心不一,言行不同,难以共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君主昏暗则国危;轻信谗言、阻绝忠谏,则贤人自避;权奸横行,则政乱;恶党逞能,则善良自隐。

《黄石公三略·下略》中说:“伤贤者,殃及后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黄石公三略·下略》云:“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真诚浑厚地爱才,是急于求贤的表现。喜爱乐得贤人者,必以宽仁厚德养人。

 

国将霸者士者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霸”在此处应按强大、兴旺、繁荣昌盛、实力最强讲。此句大意是说,国家将要强盛时,天下有才能的志士就主动来投归。国邦将要败亡时,贤人君子就提前逃走。志士贤人的归避,是国邦兴亡的先兆。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参天大树,不可能在贫瘠的沙石滩上生长;未有知其修的北冥鲲鱼,不会在沼泽滩中游泳;非梧桐不栖凤凰,大鹏不会在蓬蒿之间翱翔;在深山密林中生活的虎豹,不能在树木稀少的地方藏身。因此,欲成就功业,必须招贤纳士;欲得贤人志士来归,则必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

*:峭:陡直,严峻。

 

山过分陡直严峻,则极易崩溃;泽过份盈满,就会向外流溢。此句大意,是以“山峭”、“泽满”为例比喻人自高、自满必然自食其恶果。

 

弃玉取石者盲;

 

抛弃美玉而拣取贱石,是目盲看不清的原故。此以“弃玉取石”比喻抛弃忠贞直谏的贤人,反而重用花言巧语的小人,是盲目行为。

 

羊质虎皮者辱;

 

羊的质体,披着虎的外皮,犹如一个无知的小人,穿着君主的衣装。这种表里不一的冒牌货,非但不是荣耀,而且是莫大的耻辱。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

 

衣不提起领则襟袖倒置而无绪;行走只望天上,则不知地下之高低,必有失足之险。此句的含义是说:治国统军,必须根据事体的轻重缓急,撮其要,抓其纲,挈其领。只有如此,方可免除本末倒置之弊。再如,只顾应对上层,不知下民百姓的实情,犹如走不视地,必有倾覆之危。

 

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宫殿屹立,全凭柱石的撑力。国邦兴盛,全赖大臣的效力。因此,柱子蛊朽,屋自倒毁;大臣劣弱,国自倾覆。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

 

足在人体的下部,但足下的涌泉穴可通四肢百脉,若一受寒,必伤元阳之气。

民虽处下,却是国基,若怨声载道,必挫国锐。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隳:毁坠。

 

山将要崩裂时,山脚下首先崩塌毁坠。国家将要衰亡时,百姓首先穷困破弊。所以,山下的毁坠是山崩的前兆,人民的破弊,是国衰的先征。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树木的根腐烂了,枝叶就会枯朽;人民困苦了,国家就会衰败。

由上文“走不视地者颠”至此节的“人困国残”为止,均指欲得治国统军,必须重视大臣的素质,注重百姓生息。贫困是国衰的征兆,因此必须把经济搞上去。只有民富国强,才能长洽久安。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常言道:“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边的车倾覆了,如再沿着前车的轨道走,仍会翻车。因此,走亡君主的道路,仍会灭亡。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

 

已经生出的是祸患,应当慎其将来的再发生。厌恶现有脚迹,必须避免再重行。此句是说,凡事应溯本求源,防患于未然,慎审于未萌,应知错必改,避免重犯错误。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周易·系辞下传》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怕危险,就有对危险的预防;怕丧亡,就有对丧亡的戒备。凡事有了预防和戒备,方可转危亡为安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

*:钟:聚集。

 

人类虽有荣辱贵贱之分,吉凶祸福之别,成败盛衰之殊,治乱存亡之异,但溯其本,求其源,皆因得道、失道所至。

立身行事,顺天理,合人情,尚自然,与苍生同忧乐,是为有道。背理循私,横暴强梁,放僻邪侈者,是不道。大寰宇内,万物皆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天下叛之。”顺之则吉,叛之则凶。

顺者,万姓共戴,自然福禄所至;叛者,生灵共怨,自然灾祸所归。吉凶的来临,祸福的侵扰,并非神圣有意的降使,而是自然之势的集会。

 

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操持四书、六艺,必有仁义的情怀;修悟南华、道德,必有清静自然的心境;久玩文墨,则长于文章;常操牌棋,则可精于博奕。

谋虑不远,必常有眼前的忧患。朱柏庐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同志相得;

 

苏秦张仪抱同一志向,求学于鬼谷子,故相得合纵、连横之策。

 

同仁相爱;

 

大舜与禹王因同样对生灵有仁慈之心,故能教民耕作,治洪水而归东流,相忧于万民生息。

 

同恶相党;

 

同为强盗,皆有恶行,同有杀人劫舍的强盗之志,必相互结伙为匪徒。在朝庭常有奸臣贪官臭味相投,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结党营私,祸国殃民。

 

同爱相求;

 

同爱于文者,必在文科上相探求;同爱于武者,定在武场上相切磋。

 

同美相妒;

 

无论男与女,若同爱一个人,必有相互嫉妒之心。美人之间也互相嫉妒。

 

同智相谋;

 

张商英注:“刘备、曹操、翟让、李密是也气这是智力竞争,智力战。

 

同贵相害;

 

处于同一个荣贵的位职,唯恐自己失权失势,必互相暗设机关,相为谋害。

 

同利相忌;

 

同做一行生意,必暗中竞争而企图挤掉对方。

 

同声相应,同气相感;

 

张商英注:“五行、五气、五声散于万物,自然相感应也。”同频电波互相感应。

 

同类相依;

 

境遇相同的人,必相互依靠,相依为命。

 

同义相亲;

 

伯夷与叔齐因同讲义气,故能相亲至死而已。刘关张桃园结义,亲如兄弟,至死不变。

 

同难相济;

 

隋末李世民与县令刘文静,因同受君杨广迫害,故能相互救助,揭竿而起,灭隋兴唐。

 

同道相成;

 

具有共同信仰、共同目标的人,能相互帮助,相辅相成。

 

同艺相规;

 

木匠同艺,故同用一种角尺;瓦工同艺,故相用一种绕锥。

 

同巧相胜;

 

同会一种技巧,必相互争胜。

 

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万事万物,无论大小、多少,各因禀赋,而成性体,各因禀赋的气质不同,随着不同的气质各有所事,各有所从。但皆有数有理,随着各自的理数,只可顺而不可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释:宽容,赦免。

 

自己存心邪僻,处事横暴,有过错轻忽,不加自责,或文过饰非,反而对别人尚言教,施法令,予以苛责。这样在事理上是逆而不通。逆而不通则难教,难教则乱。如果自己持身正大,处事端方,必可理直气壮,事事顺利,不必多尚言教。少施法令,而民可在德馨中自然潜移默化。张商英注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化之顺者也。”

 

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本书六章所包罗的条目和法则,总括了修身、齐家、治国之道的方方面面。正如张商英赞曰:“则鬼神变化,皆不能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文章录入:yihun    责任编辑:yihun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