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学习易经 ,做中华文化复兴的一分子
中华之伟大,不仅体现在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更甚者,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华灿烂文化、东方古老文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引导人类文明的前进,中华一词的来源,传说源于先圣周文王,用一块石头在河南嵩山少林寺,找到了天地的中心,才有后来的中州、中原和中华,古有得中原者方得天下;众所周知,佛教诞生于印度,可千年来,即在华夏得以昌盛,好象佛教本身就是给中华人而创设的,所以达摩的师父给达摩讲:你那儿也不要去,赶紧到中土去,到中原去,那里的气候有大成气象;英国作家马丁·雅克撰书《中国统治世界》说: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将会成为超级大国,文中定义中国的发展之本,以五千年的“文化”二字做为切入点,全面阐述中国未来的发展,文中指出:中国将以文化来改变这个世界,把世界“汉化”,实现汉唐盛世的朝贡礼仪,文化的力量不是经济和军事所能比拟的,中国不会走任何一个国家的道路,而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个特色,就是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为基调特色的道路,文化决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和国家,精辟的论断,独特的论点;如今中华文化全球热,易学走向世界、道德经满世界飞、佛学益满全球、孔子学院世界开花,我们身为中华民族而自豪、拥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而感到骄傲,做为一个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怎能不兴奋呢?怎能不奋勇当先为弘扬发展中华民族文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每个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而中华文化的源头就是我们引以自豪的易经,这颗东方古国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留给人类的一部智慧宝书,历经四圣完善而成,自从先圣伏羲氏画卦以来,后皇帝排甲子、著《内经》、老子做《道德经》,这些堪称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鼻祖,是先民无为地对自然客观规律的直观认识,通过画卦排甲子描述宇宙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万事万物自然现象,可谓一部天书,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易经在夏商周朝时以占卜之书的形式出现,后经孔子做易传,升华到中国古哲学的高度,其贡献之巨。古人对文化整理划分为:经传子集四类,易经先秦时期为群经之首,上至王候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喜爱推演之,亦受当时社会所认可,先秦百家争鸣,其思想来源亦是对易经和道德经思想的研究与运用,秦皇焚书而不焚易经,可见易经是一本实用之书,己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与国家政治、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血肉相联,千年来易经从未因历代王朝更换而间断其研究的一门大学问,己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民族的思想中,从而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道德观、思维观和行为观,铸造了中华民族以大易文化的精神支柱、民族灵魂和气节,一代代传承发展,形成五千年来独特的华夏文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明古国之林。易经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无所不及,《系辞上传》:“夫易广矣大矣,以方乎远则不御则静而正,以方乎天地之间则务矣。”古人用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必修和深研的学问,数千年来,在易经思想的指导下,开创的学科缤纷多彩、百花齐放,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文化、军事、艺术、历史、天文、历法、医学、宗教、伦理、科技……等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有着核心的指导意义,历代对易经、传的注释更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汗牛充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转眼己过千年,人类己大踏步进入2010年,这10年人类科技的发展超过了上世纪的数十年,超过了19世纪的几百年,上古的千年,10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硕果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我们处一个全新的历史时空网络中,一切以信息、数字、网络(E网、3G)引领的时代、鲜明而又先进文化的社会新时代气息,在新世纪新时代,古老的传统优秀文化易经,怎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在新时代发扬易学:“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是而己者也。”并用易经来指导现代社会事物,这项任重而道远伟大的任务就落在我们这些矢志不渝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工作者的身上,首先是要求我们这些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工作者,易传:“《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拘,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这就要求我们把易经顺应时代的要求,改变自己,与现代社会气息相适应,以一种现代化的气息来发扬传统文化,然后再以一种现代化气息的文字和事物展现给世人,注入新时代的生命力,如果我们再炒着老祖宗的冷饭,吃着现代的文化餐,固守穷庐、闭关自守,不思进取,不求创新、发展,是十分显得格格不入的,就象用着现代化人类文明的电脑,一张口非也非也、满嘴之乎者也,八股文腔调,滑稽之极,不但世人听不懂,还会令人产生厌恶之情,把神圣的易学视为迷信,易学的研究也就成了扫除封建残余下的漏网之鱼,幸好现在时代开明,国家正值盛世,即使不被扫除,也会自动消失在历史的天空。再说国家从没有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6月4日,国家文化部正考虑把风水纳入申遗项目。而是否能让国家把风水申遗,关键是我们取其精华,扫除不能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污垢,这就是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研究者的身上了,要深刻体会江总书记提出“与时俱进”,并贯彻实行之。中国古代历史雄辩地证明,什么事物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秦统六国以后,颁布统一实施度量衡等许多重要措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唯独秦国正式命令颁布的国家书写文体小篆体,即没实得到顺利实施而遗憾,终其原因虽然小篆体漂亮美观方正工整,最大的问题在于书写繁锁,难以流通,不被大众化百姓所接受,不能与进俱进与时偕行。如今正逢盛世,领袖开明,易学发展天时地利具备,但人和是需要这些易学工作者去努力创造的,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十七大报告为我们研易指出了方向,报告及时、有效地针对易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并解决了易学发展和研究方向,让我们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底气,一定会把中化文化源头易经研究好运用好,使它成为人人皆易、皆能易,如何在盛世弘扬易学?在易学的春天里发扬易经文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认清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易学发展观,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与时俱进,把易学研究与当今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鲜明的时代性。树立全新的易学发展观,有待解决我们思想上的认识问题,打破我们旧框框、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从拘禁的思想中解放出来,获得新生,呼吸新鲜空气,才能使易学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使易学更具有先进的文化气息,按邓小平理论要求:思想解放一点、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我们要大胆改革,小心求证,不搞凡是论,尊古但不唯古,一切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在易理及基础知识上狠下功夫,学以致用,运用辩证的眼光去发展易学,促进易学质的飞跃;又要要求把易学研究用全新的“文化” 来定义,取其精华、去其糟柏,如国家文化部把“风水”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来申遗,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切用文化的理念来运用易学,注重辩证法、审美观的和谐统一。中国几千来的传统优秀文化,是长期沉淀而成,随着不同的历史有着不同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易学研究者要对中国文化的大体有个认识,如上古神话传说、先秦诗乐、诸子百家思想、秦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今京剧等等,源远流长,无不令世人称赞,不象其它国家文化出现断层,文化体现主要体现在文字上,这就要求我们易学工作者要对文字运用的艺术性,在语言文字上下苦功。
我们是学习易经的人,易经是中化文化的总源头,这就要求我们与进俱进,努力学习易经,做中华文化复兴的一分子。
贵州贵阳 李昌荣
- 上一篇:以经为体和以经为用
- 下一篇:学好易学理论是指导易学预测准确的关键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