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易经简史草稿

伏羲造八卦文王用,神农造连山夏禹用,黄帝造归藏商汤用…… 徐芹庭 博士〈连山卦〉神农造,时值农业时代,山被尊称为 山 君,故八卦以山为首,山为艮。〈归藏卦〉黄帝造,时值母系社会,故以母为主,母为神。〈周易〉西伯候姬昌周文王,重伏羲八单卦为六十四重卦,系上卦名,卦辞。文王四子周公旦,演六十四卦,系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而成书,时为公元前二千年。

一、公元前四千五百年,伏羲创造八卦。

二、西伯候周文王创立六十四卦,系卦爻辞造周易一书,为易经萌芽时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易学发展,由于资料有限而且断代及分歧,可以说是义理对卜筮的取代,孔子的儒家哲理易说,使周易思想参透到各家学说之中,变成了社会的价值观,〈义理派〉则可以以〈十翼〉作为代表,十翼主要作者是孔子,特别是孔子的以德代占说,给春秋战国时期的易学深刻的影响。

四、秦时代是易经的生长期。

五、两汉时代是易经〈象数派〉的时代,为最复杂的易经发展期,汉代是易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汉代易学后人称为汉易。

孟喜是汉易卦气说的倡导者,主张以阴阳说来解释周易。

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公元前 77-37 ),京房是汉易的代表,他创造出很多占卦规律,解卦则以〈卦气‘八宫五行所属'爻辰纳甲〉为依据,再加上内卦卦数及外卦卦数以断其吉凶。

雄(字子云,公元前 53 至公元 18 ),作‘太玄'以拟易,太玄以三起数,一玄分而为三,三三而九,九九而八十一,以成一玄三方九州廿七部八十一家,分配于‘方州部家'四个层次之中,共得八十一首,太玄用四爻。

六、魏、晋、隋、唐时代,则把〈易经〉研究推向〈玄学易理派〉,但〈象数解易〉,依然占于重要地位。

另一倾向是易学与佛教的相揉合,佛教东渐始于汉代中叶,南北朝时始大威,佛教徒和佛学家为传佛理而比附本土已有理论,先是援引玄学理论来释佛理,进而用周易来解说佛教教仪,南朝梁武帝萧衍就是这一易学倾向的代表。

道家黄老派却直接以老庄玄学解易而成玄学派,道家不同于道教,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以后,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达于兴威,道教徒并借助周易理论来宣传教义,为方术寻找理论依据。

王弼(公元 226-249 )三国时期魏国山阳高平人,他把〈老子、庄子、周易〉沟通起来,合称三玄,并以之解释〈论语〉,他把〈周易〉看成是讲政治哲学的书,进而以〈得意忘象说‘取义说'爻位说〉来排斥汉易中烦琐的象数学及占侯迷信,开创解易新风气的〈玄学义理派〉,五弼之玄理解易法,实是推崇老庄玄理及取义于道家玄学之义,但依然注重〈周易〉经传中义理的探求。

七、随唐易学发展概况

唐人继承汉魏以来的易学研究成果,而加以发展提高,唐代易学研究成果的丰富都超越前人,是中国易学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一行禅师(公元 682-727 ),俗姓张名遂,廿一岁出家,法名一行,少年聪慧人称神童,著有〈大日经疏〉 , 成为真言宗宝典。撰〈大衍历〉十二卷,被称为百世杰作,著〈易传〉十二卷已佚,今唯存〈大衍易义本义〉一卷,汉易诸家卦气诸说,概见于一行禅师著作〈易传〉一书,一行禅师并将〈易经〉与自然科学、天文学和历法学相结合,可见〈易传〉一书是结合一行禅师生平所学,因之可见唐代研究易学者对〈汉易系统〉乃兴旺,并向着易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方向发展,而且易佛揉合倾向更为明显。

八、宋代是中国古代易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派别繁多及宋人热衷于究易的重要时期,其造成原因,一知识分子对学术思想领域不同而互相争强,其二是威大的佛教严宗和禅宗的佛理思想影响,其三是道教庞大势力的影响,造成儒家伦理的统治阶级受到威胁,理学家们借〈易经〉以阐发其宇宙观与人生哲理以构建重振儒家的伦理纲常。

宋易理学众多门派,特徵是多以阐明〈易经义理〉为主旨,把〈易经〉高度哲理化,除了义理派,象数派是宋易学者的热门研究学派外,同时也创造出图象派,图象派创画出很多图象来解释〈易经〉。

陈抟道士(公元 871-989 ),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毫州人(今河南鹿邑县),早年读诸子百家之言,应举进士不第而隐居修道,精于〈易学〉,因不烦文字而创立图象以解〈易〉,其创造之〈太极图〉为道教珍宝。著有〈易龙图〉、〈河图、洛书〉即〈易龙图〉一书内廿一幅图中之两幅,尚著有〈指玄编〉、〈赤崧子八诫录〉、〈九宝指玄编〉,五行相法〈人伦风鉴〉已佚,今令存有四幅〈先天图〉于朱熹著〈周易本义〉一书卷首,四图即〈伏羲八卦次序图〉、〈伏羲八卦方位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太极图〉即〈先天太极图〉又称〈天地自然之图〉,是道教炼丹家用以炼内丹,此图乾上坤下意指天上地下,如人身首为乾,腹为坤,身中具有水火二气,火气上升,水气下润,是为人体的自然状况,是故称之为〈天地自然之图〉。

邵雍(公元 1011-1077 )字尧夫,谧康节,宋朝河南古镇共城人,著名易学家、哲学家,为〈北宋五子〉之一,治易刻苦,“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感不能突破而出游名山大川,以索汪洋浩博之气,而吸取道家〈太极学说〉,也研究佛家〈止观学说〉,对〈周易〉的动静‘阴阳'图象之学和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等学说,都加以研究,从而耸立了包括宇宙,始终,古今的庞杂象数学体系,创造出〈天地历史年代计算单位〉、〈元会运世〉的学说(一元等于十二会,一会等于卅运,一运等于十二世,一世等于卅年,一元之年数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元在古化史中如一年)。邵雍学问渊博,其著作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编〉、〈渔樵问签〉、〈伊川击壤集〉等书。世说〈梅花易数〉为邵康节所著,据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刘光本对〈宋史,宋元学案,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所作考证,都无出现〈梅花易数〉一书为邵康节撰写的记载。

九、元代易学无特出表现,元人的易学倾向于发展南宋义理学与象数学之合流,而且也开始注意图象学的渊源与传授系统。

十、明清易学发展由两大阶段构成,一是宋易阶段,由明初到清初,二是汉易阶段,由清中叶到清末。明末清初,是义理派宋易又一次出现短暂的繁荣发展期。

明清两代象数派宋易著作繁多,但质量不高,多是穿凿附会,辗转抄袭,在图象,术数上逞能者多。清代易学主流是朴学易,在易学史上,能和汉代并称的是以对〈易经〉文献考证整理的清代朴学易,由清初到清末的易学发展重点在于对宋易的义理派和图象派进行批评考证,在清一代对〈易经〉发展史最有功劳,就是清乾隆三十七年时公元 1772 年清高宗乾隆帝亲自主持,纪昀等担任总裁官,网罗天下学者,以十年时间始编成的〈四库全书〉,书中收集三千五百零三种书,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全书,全书缮写七部,分藏于文渊、文源、文津、文汇、文溯、文澜七阁,文汇、文宗毁于战火,文源被英法联军焚毁。编纂期间也整著〈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收集了历代〈易经〉著作,并由〈易学〉专才对著作作提要概述和评价。清朝末年伟大的〈四库全书〉编辑完成,因而朴学易也渐趋衰落。

十一、近百年来〈易学〉的发展,也流于朴学易的考证,摘点论解,而最大功劳就是将古文翻译为白话文,而且对〈易学〉的儒学,哲理定点也要更明显,一些迈步科学观点的〈易学论点〉也频频出现,这是在示知处于高科技时代,科学化〈易学〉,更是新一代〈易学〉研究者的目标,〈易爻〉数码化,电脑翻译使〈易经〉更快的国际化,翻译〈易经〉外文书籍到处可见,真是滥竽充数,精髓罕现,应如何推波助浪,使〈易学〉科学化的新生代更早的出现,身为〈易学〉的研究者,责任分担就落在您的身上。

结论。由于资料之缺乏,拙文难以显示〈易经〉演化的伟大历程,析望诸位易学前辈,易学研究者,易学同好赐予、补正,以让此文更充实,更好,则激之矣!

谢谢!谢谢!

新加坡周埔仁作

二零零二年九月二日 于新加坡

手机号码 65 96623918

传真号码 65 67337677

通讯地址

新加坡易学会

新加坡邮区 911807 号

邮政信箱号码 0185 号

注:此编草稿参考资料来自

< 细说易经 > 徐芹庭博士著。

< 周易研究史 > 廖名春、康学伟、梁韦弦合者。

< 周易浅述 > 清·陈梦雷撰。

< 太玄校释 > 汉·杨雄著,郑万耕校译。

< 易学大辞典 > 张其成教授主编。

附:吾的 易经 老师是 吴炳伟 老师(故) 和徐芹庭 博士,易经函授老师是济南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 刘大钧 教授和台湾中华民国易经学会前易经函授班主 任骆子静 老师(故)。

注 :本文作者为第八回世界易经大会新加坡易学会代表团副团长、秘书长。

通信地址:新加坡第160090邮区第90座门牌11—145 锡安路

联系电话:0045-96623918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