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学与迷信
▲迷信是科学的母体,科学由迷信而发源,科学被证实以后,被人们当作绝对真理,这就产生了新的迷信,于是,更新的科学由此而产生,这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科学发展历史与宇宙其它规律一样,早在数千年前就被中国的易经所揭示,这正证明了中国易经的伟大。
▲科学的发展只能靠实证,而不能由某某人承认或否定来决定。历史上,科学家反对某项科学的实例层出不穷,更不用说一般人了。如:科学家曾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英国的克鲁克斯打开原子的大门后,遭到科学家的普遍反对,认为荒唐,卢瑟福根据天体行星研究出原子结构模型,又遭到科学家的普遍反对,当时只有波尔极为赞赏,帮助建立该模型,而波尔正是以中国易经的太极图作为自己家族宋徽的伟大科学家。前苏联曾以迷信横扫遗传学,使本处于世界尖端的苏联遗传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我们曾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结果今天人口达十二亿,历史教训极其深刻,因此,科学发展只能靠实证。
▲数十年来,只准放火不准点灯的批判对我们事业造成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过去我们是重权势,靠想当然,而不是重证据、讲实证,这种以无数人惨遭迫害为代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批判不是寻求真理的途径,而是扼杀研究的手段,批判与科学无缘。
▲“坚持科学,反对迷信”这一语言和认知模式人们极为熟悉。几十年前,这一语言格式屡见不鲜,被认为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而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种刀切豆腐式简单切分的认知模式就令人大惑不解了,难道宇宙只是由两极构成的吗?比如报载“坚持科学,反对迷信”,那末,请问UF0现象,地极深层是否有生物,这些究竟属科学,还属迷信,是应坚持,还是反对呢?在坚持和反对两者之间是否可以有第三样第四样态度呢?在自我表态之外是否还有他人探讨的自由呢?
▲科学和迷信属观念形态范畴,客观世界只有已被认知和未被认知之分,并无科学和迷信之分,比如外星人现象,本无科学或迷信可言,对同一事物,有的持科学的态度,也有的人持迷信的态度,问题不在于这事物本身,而是在于人们不同的观念形态,认为有些事物是科学,有些事物是迷信,或认为已知事物是科学,未知事物是迷信,这是一种误解。科学的魅力正在于对未知事物的探寻,科学无禁区。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由不知到略知,再到知之较多,再到掌握规律,再到认为这一规律绝对正确,普遍适用,由此经历了迷信→科学→迷信的认识过程,没有古人对雷公雷母的迷信,就没有中国古代历法,若认为中国古代历法绝对正确,那我们就没有采用公元历的必要和可能,这正是迷信和科学的两种法则。
▲迷信和科学是一对矛盾,其中存在着由量到质的变化过程。人们对现象全不了解时,迷信的含量最大,随着迷信的不断深入,人类有识之士的加入,科学的含量开始萌发并逐渐增大,迷信含量相对减少,当科学含量达到最大值时,它终于冲破世俗的偏见而被社会所公认,至此,人们将之视为真理。而一旦被社会所公认,信服溢美随之而来,迷信便开始萌发其中,逐渐地,与其对立的意见难以被人接受,迷信含量逐渐增大,科学含量相对减少,终于,该事物被人们认为是绝对真理,甚至放之四海而皆准,人们对对立意见则感到无法容忍,反对者被置之死地而后快,至此,迷信达到最大值,孰不知,被人视为无法容忍,与科学对立的另一面,其科学的含量正不断增大,最后,新的科学超越了旧的科学,脱颖而出,人类的科学正是由此而前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上足以解释布鲁诺、张志新为什么被残杀。令人吃惊的是,数千年前中国周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转化的太极图式对此早有透辟的揭示,究竟周易是迷信呢,还是我们自己是迷信呢?
▲通过接触,阅读和研究,自己也亲身实践,我不仅从预测的原理方面认为,八卦象数预测具有可行性、科学性,我感觉到继续深入进去有可能对世界当代科学作出超越预测的新的贡献,而且从预测实践方面也得到了印证。
吉林延边大学语文系教授史云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