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三经释义>> 读《周易》札记>>正文内容

读《周易》札记(连载之十四)

下经 34 卦联象成文谈为人之道:

少女配少男为男女正配,行嫁娶之仪,男欢女爱之情,白头到老,夫唱妇随,从一而终,夫妻恒久之道也,夫妻而生男,父子之道成焉,夫妻而生女,母女之道成焉。女人主内,妇道为顺,为随、为明,为悦,男人主外,夫道为健,为动,为润,为止,父母子女之辈定则君臣之位显,上下尊卑之序明矣,为人处事,勿以小善而不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勿以小恶而为之,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人际之间要很好的团结帮助,长久和平,这需要君子来倡行团结和平之教化,但要谨慎稳妥不可冒进,首先要雷厉风行的强化教育,再辅之严明的刑罚,才能培养出高尚的民风并能心悦诚服的施行,在小人则要三省自身,在君子则要经常考察施行中的缺憾立即改正,这样才能达到完美之境界,但人类事务是不断变化的,不可能尽善尽美,因为社会的进化是呈螺旋式上升状,即前一段事务的完美终结便是后一段事务的发展开始,社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这就是人道之未济也。

我的看法,这也是一篇最早研究为人之道的象意文章,论述之道比上篇天地之道要详尽合理些,尤其将未济卦安排在最后,以表明社会的进化,是呈螺旋式上升由低向高进化的,真是妙绝,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末周初时代,只能认识到君子和小人,后世才进化出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进而以忠孝传家。到了近代才渐渐由人治进化为法治,更能体会出古《周易》未济卦之象意也。

 

附言:我对卦象的研究不深,以上错译之处,敬请易家老师改正。谢谢 !

 

我想, 64 卦在《周易》之前,主要用于占卜,只有小部分用以讲义理,到商末周初之时,已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以周文王为代表的一批圣哲之人,才开始将 64 卦转入义理的研究,创下易学哲理派的先河,这时的文字虽然黄帝以后有所创出,还不能形成古文化,他们只好仍沿用卦象文化来编写成《周易》一书,形成了卦象文化与有文字的古文化的交替时代,又过了近千年到春秋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一批圣人,才发展了古文化,到唐宋之际才达到鼎盛时期,到了近代 (20 世纪 ) 五四运动前后,古文化才衰落,而代之以白话文的现代文化兴起。幸好存有《周易》一书,它保留了卦象文化的残余,才知道自上古的生殖文化到有文字的古文化之间有一个过渡的卦象文化,否则成了研究文化历史发展的空白。

有些研究文史哲的人,以西方希腊文化为代表,不知道东方有《周易》是东方文化的源头,因此扬西抑东,有的过分赞扬《周易》而扬东抑西,这两种趋势都不好。文化是全球性的,东西方文化各有优缺点。应当取长补短,实行中西合璧来发展文化才是正途。这好比医学,有认为中医好,有认为西医好,其实各有优点和不足,只有中西医合璧,才是医学发展的正途。

《周易》 64 卦的整体排序,我在阅读中破译为探讨天地之道和人道的一篇论文,虽然破译得非常粗浅,或有错误,但却从中悟出,每一个卦也可能就是一篇论文。例如对一个卦形论述之后,尚有相错、相综、相换,相互即横向,立向,斜向,内向的四条线索来论述。每卦有六个爻位,又可从六个方向来论述,每爻有两端即两点,又可以从十二个角度来论述。卦形如此,若要再从爻的动变来论述,按朱熹的说法“谓已成六爻,视其爻之变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这样算来,一卦就将近有百项的论述,若再辐射开来,则信息之多难以数计,看来,非一人之力所论及,需要集中许多人的智慧,才能共同论述出一本“论文书”来,那么,六十四个卦就能成为 64 本 “ 论文书 ” ,这是一项很博大宏伟的工程了,我只好用一句古话来作结束语“《周易》大矣哉” !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