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三经释义>> 读《周易》札记>>正文内容

读《周易》札记(连载之六)

伏羲八卦,最早显现出八卦的爻变意义,这种由阴阳爻的爻变学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对卦变的理论研究至关重要。如下表:

伏羲八卦三种爻变法

爻变法就是将原卦即乾坤两卦的上、中两个爻由阳变阴或由阴变阳,进行三种三变即:

l、将乾坤两卦的上爻进行爻变。

2、将乾坤两卦的中爻进行爻变。

3、将乾坤两卦的上、中爻同时进行爻变。

这种爻变法不但将原有乾坤两卦在数量上变为八个经卦,在卦的质量上也各有特性,代表着宇宙中的八种物象,这是我国易学史上的第一次爻变法。

其实这种三变法可归纳为两类三种:

第一类:独爻变 ——有上爻变和中爻变两种。

第二类:连爻变 ——即上、中相邻不间断的两爻连着同时变一种。

伏義八卦有 4对错卦,即乾坤相错,兑艮相错,离坎相错,震巽相错。有两对综卦,即兑巽相综,艮震相综。

我对原文的理解是:天地定位,定位就是形成;山泽通气,通气就是交流;水火不相射,不相射就是相克又相生,含有互为转变之义;雷风相薄,相薄就是迫近,如成语日薄西山,迫近之极形同置换。八卦相错,就是将乾坤两原卦的阴阳爻相互交流,转变,置换,这就是说伏羲八卦的爻变法。

后来,八卦相重而为六十四卦,由八卦增为六十四卦这是量变,直到汉代京房时,他研究悟出“伏羲八卦三变法”便学习其爻变法,将 64卦中的八纯卦列为原卦,并命名为八宫,从初爻变起,共经七变而成。这是我国易学史上第二次爻变法。列图如后:

64卦中有32对错卦,即乾宫八卦与坤宫八卦相错,兑宫八卦与艮宫八个卦相错,离宫八卦与坎宫八个卦相错,震宫八个卦与巽宫八个卦相错。64卦中除8个卦无综外其余56卦能两两相综为28对综卦。无综的八个卦为乾、坤、离、坎、大过、颐、中孚、小过。

其实京房八宫七变法可归纳为三类七种即:

第一类:独爻变——有初爻变、五爻变,两种。

第二类:连爻法——有初至二爻变、初至三爻变、初至四爻变、初至五爻变四种。

第三类:四个爻同时变 ——有初爻、二爻、三爻、五爻、四个爻同时变一种。

京房发明了 “八宫七变法”便将各卦爻纳入天干地支,安上世、应、卦身,配以六亲六神等等,使卦爻来一个质的飞跃,对预测学的贡献很大,所以说卦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原理基础便是爻变法。如果没有爻变法,便不可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我想,两个经卦相重而能为 64个别卦,每卦为6爻,如果将三个经卦相叠(取叠罗汉之意)则可为512个叠卦,每卦为9爻,据说在宋代陈抟老祖已创出,不知为何至今未能推广流传了。如果能将重卦再相重,也就是将四个经卦摞起来垒积而成4096个垒卦每卦为12爻,那将会是什么情况?它们的爻变结果如何?因此,我试着将9爻叠卦按京房“八宫七变法”也用9爻筒卦列为八宫,每宫64卦,费了许多纸张来画卦,以求其爻变结果,得出共为六类六十三种爻变法列下。(卦图太多,因此不列了)

第 1类:独爻变——有初爻变,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五爻变,六爻变,七爻变,八爻变,共8种。

第 2类:连爻变(即相连之爻同变)——有一至二爻变,一至三爻变,一至四爻变,一至五爻变,一至六爻变,一至七爻变,一至八爻变,二至三爻变,二至四爻变,二至五爻变,二至六爻变,二至七爻变,二至八爻变,三至四爻变,三至五爻变,三至六爻变,三至七爻变,三至八爻变,四至五爻变,四至六爻变,四至七爻变,四至八爻变,五至六爻变,五至七爻变,五至八爻变,六至七爻变,六至八爻变,七至八爻变,共28种。

第 3类:只用两个爻同变(不相连)——有七、九两个爻同变,六、八两个爻同变,五、七两个爻同变,四、六两个爻同变,三、五两个爻同变,二、四两个爻同变,一、三两个爻同变,一、五两个爻同变,一、六两个爻同变,二、六两个爻同变。共10种。

第 4类:只用三个爻同变(不相连)——有

一、二、四,三个爻同变,一、二、五,三个爻同变,

一、三、四.三个爻同变,一、三、五,三个爻同变,

二、三、五,三个爻同变,二、三、六,三个爻同变,

二、四、五,三个爻同变,二、四、六,三个爻同变,

三、四、六,三个爻同变,三、五、六,三个爻同变,

三、五、七,三个爻同变,四、六,八,三个爻同变,

四、六、九,三个爻同变,共 13种。

第 5类:只用四个爻同变——有

一、二、三、五,四个爻同变,一、二、五、六,四个爻同变,二、三、四、六,四个爻同变,共3种。

第6类:只用五个爻同变——有

一、二、三、四、六,五个爻同变,只 1种。

总计为 6类共8+28+10+13+3+1=63种。512个叠卦可错为256对错卦,可综为240对综卦,无综之卦为32个。

当然,现今来研究512个叠卦的易理,也许为时过早,或称太超前。反思,自人类发明阴阳二爻至伏羲氏族们成型为八卦,可能经历了万余年(或数万年),自伏羲八卦至周文王等人撰成《周易》,又可能经历了若干千年,自文王至今刚三、四千年。易理虽然在春秋时期得到过发展与完善,不幸遭到封建时期的压抑,现今已相当衰落,解放后进人社会主义初期,开始受到人们的逐渐理解与研究。但对易经64卦还没有进入到全面的发掘与研讨,所以现在急于发展叠卦,显然时机尚不成熟。看来,易家们的担子不轻,责任重大啊!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