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醒 在 易 学 殿 堂
千禧之年的阳春三月,万物勃发,大地在苏醒。
携着对“易魂”心仪已久的渴望与激情,踏上南行的列车,抵达南京城已是亥时。顾不上洗去一路风尘,便在易友们的引导下拜谒了黄鉴老师。乍一见面,诧异是否敲错门,疑惑间我报上“大名”,老师用恬然的笑容,朗朗的热情让座于我们。兴奋中的我不知说了些什么没头没脑的话,片刻,老师用那富于穿透力的睿智的目光向我扫描,尔后如此一番娓娓道来,在我如座针毡的功夫,我的一生已被老师读了个透彻。过去与老师的交往仅限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范畴,初次相见,老师如此深的洞察力,令我心悦城服,敬仰之情油然而升。
过去因工作之便,也参加过不少的研讨会,不过那是些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的研讨会。这次与以往确实不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地理位置,还有几十位敢冒气候多变之险来的老师和学员。他们共同怀着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执着的痴迷,在“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坦然中,贪婪的吸吮着“易魂”的精髓。假如《易经》先圣们在天有灵的话,定会为之动容,开启易学之门,让莘莘学子们早日开智开悟。
三天!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或许不值一提,但对我这个初涉易学领域的学员而言:三天的耳闻目睹,三天的所思所想,三天的所感所悟;足以使世界观从内心深处发生一场革命。刹那间,我感到过去岁月中铸建的名利、得失、荣辱、悲喜观正在倾覆,待人处世中迷茫与困惑,浮躁与痛苦的焦灼情绪也在退色。我不得不站在易的角度,从头审视过去,重新认识未来。想想看,过去我们是以什么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呢?用眼睛!可肉眼能及的距离有多远?能及的范围有多宽,能及的本源有多深呢?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人或物的形状,大小、数量、颜色而已,而错综复杂的事物本质,内在原因,外在表象,相互的联系与作用,显然肉眼的能量是永远无法穿透和抵达的。因为我们的鼠目寸光,便注定了我们无法掌握命运的悲欢。我们把生活中喜、怒、悲、恐归结为命运的安排,把工作中经历的种种无可奈何归结为上天的旨意,我们面对命运之神无情的操纵,英明奇妙的安排,不知其意,不得其解,只能怨天怨地,兴叹。
好在迷茫之时,老师高举着易魂大旗,手捧释疑人生密码的圣典向我们款款走来,在“大道至简,还易于民,道济天下,造福人类”的神圣信念中,老师不厌其烦的对每一位学员循循诱导:“我想教会你们的不仅仅是一种神机妙算的方法,我更希望你们能够去认识,掌握和运用易学思维。去悟天地之道,去解万物之秘。其实无论用什么方式起卦,卦象都会忠实的显示你所意求的一切,关健是你能否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我心为法,融会贯通的去感悟。”这一点金德建老师也有很直观的阐述:“悟即形象思维,用心去感知不是识别。”因为视觉范围有限,感知却无限。
如何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感知的触觉,去分析事物,挖掘本质,化解矛盾,达到统一,这是黄鉴老师在面授课堂中演示的精湛绝伦之处。当然,最能调动和激发学员们高昂热情的、恐怕也是在老师由浅入深,引喻举譬、妙趣横生的启发引领下,通过“就地取材”的实例,进行的“真枪实弹”的演习。演练中,通过看风水,读卦象,断人生、化灾解难,大量的卦象信息被老师用最直观、快捷、准确的形象思维读出,实在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些诲涩难懂的易理,卦例通过老师丰富多彩的现代语言转化,在不知不觉中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比如老师把“人”字剖解为“一撇”意为男人,是女人的靠山,“一捺”喻为女人,是男人的支撑,“人”字是男人与女人阴阳的结合;又比如,男女犯戒之事,老师将之戏称为“感情走私”等等,听到着迷之处,学员们常常会忍俊不禁,拍案叫绝。就连我这个初涉易学的人,虽然还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但也会不由自主的拍着脑门惊叹:“天啦,我真笨!”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不会转个弯去思考呢?为同类事物出现在眼前你却视若无睹呢?的确,听老师的课你可以轻松的在易学殿堂中漫步,信手摘来,日用而不觉知。我想,这就是象宇宙魔方般的太极思维,在老师的操纵下展示给我们的一个多元的、立体的、旋转的、全方位辐射的,具有暴发力、威摄力,令人震撼的易学世界。
千禧之年,有幸涉足易学领域,实乃人生幸事也。从今往后,我将开始用感知的第三眼去注视大千世界,用心与一草一木一事一物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忽然从生命的源头中涌出这样的气概:“三山五岳,我来了,我就是玉皇大帝……”。从这一刻起,我不再盲目崇拜那些“通神者”,因为只要我们诚心求易,我也会成为当代“诸葛亮”,不过,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通神”了,千万别得意忘形,因为老师期望我们光辉先哲圣贤的易学精髓,让每个人在认识先天命运的前提下,把后天命运的上下限运用易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还易于民”,任重而道远。试想如果伟大的东方易学能够运用和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运筹帷幄,制胜于无形,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已将他苦心求索的《易魂》昭示于我们,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读懂老师这本“活学活用”易的典范,并在自我的工作生活领域中加以开拓创新。想信老师一定会以他博大的胸襟,精深的学识,为我们在易学之路的长途跋涉中拔云破雾,指点迷津。
春光无限好,如梦初醒般,我在窥视易学殿堂的那一刻——苏醒。
2000年4月1日
- 上一篇:东北《易魂》面授见闻
- 下一篇:现身说法 循循善诱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