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易学论谈>>正文内容

略论中华人体生命科学

 

2020庚子年以来,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迄今,疫情在美欧印等多数国家持续传播、持久严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公共卫生事件。一年多来,唯有中国在短期内取得抗疫决定性胜利,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广泛赞誉。中国抗疫的成功,得益于党和政府英明领导,也再次印证了拥有数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智慧!正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院士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提问“中国抗击疫情为什么能取得显著成效”时说:我由衷地认为这首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胜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仅在生命个体的疫病预防、控制、治疗、康复全过程,而且在群体疫情防控中得到彰显,越来越显示出有着优秀传统文化支撑的中华人体生命科学的独特魅力。

人体生命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与人类自身健康紧密联系的生命科学体系。而生命科学体系是指生物学及其有关的广泛领域。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生命科学,又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可以说,工、医、农、牧、渔业的生产实践,人类的衣食住行,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立了生命科学院,学科设置从过去单一的生物学变为以生物学为基础的有关生命的多个学科,成为相对完整的生命科学体系。

中华人体生命科学体系有别于西方依托现代科技构建的人体生命科学体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广泛推崇的人体生命科学除了生物学、基因遗传学等基础学科,更多的是以现代医学为核心建立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体系。这一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基因遗传学和“西医”为主的生命科学体系。就人的个体生命而言,治疗仅仅属于解决生命中疾病问题的末端环节。而人体从出生之时到整个生命周期,必然涉及生命的生长、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总体健康状况、可能的疾病趋向和呵护健康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治疗、康复措施等。因而,西方科学家创立的人体生命科学虽然探究了生命基因,但并未真正揭开人类生命现象之谜,也没有弄清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和个体命运的基本原因,因而不是完整的生命科学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发源之时就十分注重对人的生命探究。易学早就涵盖了对人体生命密码的揭示,运用干支符号、卦象符号和五行学说,可以十分透彻地剖析包括人健康状况及疾病生发具体信息的生命之奥秘,科学研究证实易经64卦与生命遗传密码DNA一致对应。伴随易学文化的传承运用和干支文字符号的出现,中华祖先对生命奥秘的探索进一步深化,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呵呵生命的需要。

黄帝时期大挠创立的干支文化不仅定下了时序,而且使每个生命个体无不处于这种时序变化的影响之中,命理学的诞生就是中华祖先运用干支文化解决人体生命及命运现象的结果。

从干支理论可知,一个人命局的干支组合及五行属性决定了其一生命运走势、体貌、性情、喜忌,以及可能发生的疾病和健康趋势等全部个体生命信息。因此,通过干支组合和五行属性对应的信息密码,完全可以破译人类生命奥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命局干支组合事先对其一生生命信息进行破译和预判,从而掌握其生命状态及发展趋势,进而因势利导、趋吉避凶、呵护生命。这种源于生命密码的人生信息破译和预判,也有助于完善传统的人才甄别模式,摒弃复杂的选人程序,从而进一步实现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的科学化、精准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医学在呵护人民生命健康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依靠智慧典籍和长期实践探究的精湛医术战胜了数百次瘟疫,让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结晶,它与易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等哲学思想是相通的,其藏象学源于易经,并在天象、物象、人象结合中进行了发展;其“望闻问切”四诊法与易象思维同理。古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即中医)。在国内外中医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邓铁涛老先生说过:“中医不是落后了,是太超前了。”中医注重象数思维、整体思维,强调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仁心仁术、综合施治,从药、食、养、功多方面入手,注重人的自我感受。只有深悟中国传统文化方能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

一度时期,由于经济、教育和医改等原因,中医药文化没有在全社会得到大力弘扬,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致使不少中青年不愿从事需要一定易学知识、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支撑和数十年实践积累的中医药行业,导致中医药人才缺失。我国采取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医学必须守正创新,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中华人体生命科学体系应当包括:生物学、命理学、解剖学、生理学、中医药学、基础医学、现代医学、人与自然环境学、遗传学、病理学、营养学、药理学、免疫学等学科。命理学主要涵盖五行学说、干支理论及其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借鉴和发展现代医学,广泛吸收西方生命科学精华的同时,必须珍惜中医这一底蕴丰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瑰宝,下大力保护和传承国粹中医,防止偏离中医正常的发展轨道;让濒临失传的绝招和秘方再次回到人民中间,使中医走上有中国特色的自我传承、发展和复兴之路。

 

杨永乐

2021年5月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