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易》札记(连载之一)
黄老师按语:
2004 年金秋季节我收到北京唐伯燕同学寄来的他印的自著的“读易札记”一书,印刷十分考究,我立即翻看,里面都是他这么些年来学习周易的心得札记,对某些方面的学习研究很有个人的成就。唐伯燕先生今年高寿八十了,七十岁左右才开始学习易学, 1998 年参加《易魂》学习。他虽然年寿已高,但学习十分投入、常有个人心得寄我,我为其专精而感动,以其为楷模,更努力精进,以谢天下学子。唐老着重研究的是《周易本义》,从义理上予以探讨,颇有自我见解,常勤笔以记之。本书就是它平时习研易学的心得积集,作为一个老人能有如此风华、执着、奋进,可敬可佩!易学的研究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唐老的文章由大家各持高见,我们认真读一读可以从中获益不少。唐老晚年学易研易,真正实现了《易经》使人开拓思维,愉悦人生,老有所获,老有所乐,使他壮心不已,青春唤发。人生能写一本对社会有益的好书,此生足矣!唐老将其书寄了十本给我,除了按其嘱留下三本外,其余尽赠与识宝之友人。恰好我十一月赴新加坡开国际易学大会,在会上我将唐老的书转赠给山东大学刘大钧教授、台湾中华易学研究会、新加坡易学研究会、韩国易学会等个人和团体,向社会易学界公示一个老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深厚爱之心,公示《易魂》学员学易的成果!回国后,我立即用电话向唐老报告详情,他欣喜无比!
为了宏扬唐老学易的精神及他乐观的积极的人生观,本网站将长期全文连载唐老这本《札记》,对其精神予以宣扬。更是对一些才四、五十岁就自叹年高而畏难学习的人是一个促动!《易魂》认为人的一生有一个象吃饭一样不能须叟可少的事,那就是学习,象唐老一样活到老,学到老!
祝易学使唐老健康长寿,生活欢乐!
2005 年 l 月 10 日
读《 周 易 》 札 记
唐 伯 燕
前 言
唐声炳,号伯燕,男,1925 年5 月25 日生于北平(1949 年改为北京 ) ,祖籍湖南省,湘潭县,中路铺人氏。我是来京落户第二代,现已见第五代,据中路铺唐氏七修族谱中载,我为第廿三代。大学文化,分配去地方国营北京市酱油厂工作,任统计员,副股长,股长等职,于1987 年7 月上级公司给办理了《干部退休证》手续,计工龄 36 年,但厂方仍留用一年,于1988 年8月方离职回家,颐养天年。
1993 年 -1994 年间,去中国书店见有四书五经,二十二子等古籍,想用退休时间,学习学习,便陆续购读。当见到《周易本义》朱熹注一书时,被其长短横道所惊奇,当初误以为属于甲骨文类,后来才知是卦爻,更产生兴趣,为了弄清涵义,便去新华书店购得有关解析《周易》的书籍,书中首先批判了《周易》为封建迷信,蛊惑骗人之书,并大骂占卦算命之人为危害分子,要求政府取缔,但书中为了批判《周易》内容,特介绍了卦爻阴阳和干支五行等的作用,对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六十四卦等有很深的见解和论述,很有一种赞叹古人的智慧和钦佩古人之意向。因此,我想这些文人太可怜了!为什么要用这种明批判暗宣扬的曲线手法来写书哩!
有次去天坛公园游玩,回来时出西门漫行至天桥北面,见地摊上有卖邵伟华著《周易与预测学》一书,甚觉新奇,购读之后,略有理解,便向该书出版社即“花山文艺出版社”去函,请问邵伟华老师情况,我想向他求教学习,蒙该社责任编辑张志春先生于1995 年 9 月 11 日 回函告我,邵老师在湖北鄂州市办有 “ 邵伟华信息预测中心”,我得此信后,欣喜若狂,至今我仍非常诚恳地感激张志春先生的帮助,便马上给鄂州市去函联系,果然告知可以报名入学函授,学制一年,考试合格后,发给结业证书,由1996 年 1 月至 12 月为第四期 “ 周易预测函授班 ” ,因而欣然参加。至学习结业后,又参加了 1997 年 1 月至 12 月的第六期 “ 四柱预测函授班”,等于我参加了两种函授班,因此邵伟华老师是我学易的启蒙老师。后来我才知道,邵伟华老师是冲破解放后对《周易》禁锢的第一位勇士,受到国人的敬重,成为名人。
1998 年夏,我觉得邵伟华老师注重预测技术的研究,不大注重易学哲理方面的研究。我用退休时间来学《周易》,无非是想闲来无事,探讨易学哲理,去研究天人规律,没有想过去为他人预测吉凶,因我当时已是 70 多岁高龄老人①了,身弱体衰,精力不继,常丢三忘四,只能闲思遐想而已。其实,一位易家学者,只要是精力充沛,又生活无忧者,就应当主动地、免费地、多多地、不厌其烦地去为他人进行义务预测。才能从中比较容易地悟出“灵感”这项物质的规律来。为什么免费预测,即不收取任何报酬的义务预测,会容易悟到规律呢?困为免费便会 “ 淡泊无为,笃志专一”。收费,便会有为,有为,便难笃志,影响了对规律的清静钻研。如果生活无忧,说明财禄已经实足平衡,如果还想求财,则会“财多坏印,印不生身”,哪能“淡泊笃志”呢?千万不要走入“财帛动人心”的陷阱中去。可是邵伟华老师的教导,不能满足我探讨哲理的希望,正当我徬徨之际,忽接到杨云升先生于 1998 年 6 月 1 日 发来的给易友们的公告函(杨原是邵伟华预测中心的办公室主任),盛赞黄鉴老师是位大易学家,是做学问的人,是明师,对易学哲理方面很有研究,并告知黄老师的通迅地址。因此,我很感激杨云升先生的推介,马上于 1998 年 8 月转而参加了黄鉴老师的学习班,黄鉴老师的地址是湖南新晃县上菜园三栋 303 室,邮编 419200 ,电话 0745-6224991 号。果然黄老师的教学方法与邵老师不同,黄老师对求业人员、下岗人员、在生活上想要改善的学员或者想凭借《周易》而大干一番事业以济世渡人者,便重点教给 “ 易魂——八卦象数预测法”和“易魂——易医疾病诊治法 ” 来快速提高预测水平,使他们能很快开业营生。对有相当文化水平,生活上又无忧无虑的学员,便重点教以易学哲理方面的研究。例如,黄老师发表的“学习阴阳太极图修为人生”、“悟——觅天地之道”、“再读愚公移山之感悟”……等等文章,指导学员如何运用哲理方法来研究易学,并介绍毛泽东主席是如何运用易学哲理来完成中国的解放大业的事例,令我非常信服,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才下决心愿意终生听黄老师的教诲,钻研学习,以便提高哲理水平,因此,黄鉴老师是我学易的开悟之师。回想我真是学易的幸运之人,能得名师启蒙,又得明师开悟,实为我晚年的一大快事也。
1999 年开始,我便重点研读《周易本义》一书,运用黄老师教的研究方法,遇有感悟之时,马上写成“札记”,不究文法和中心思想,任随思维的驰骋,随笔记来,也没有再去修饰,因此比较杂乱,没有章序。我的目的,是想积累这些零碎素材,准备将来整理后,写成一篇易学哲理论文,供易友们去共同开发“灵感”这项物质的研究,数年来,果然积累了一些素材。不料 2004 年 1 月,我的老伴胡广质夫人因病在京逝世,享年 8 1 岁(她是北京电线总厂工人,工龄 20 年,退休金领到今年 1 月份),对我的打击太大。我俩虽是家母包办婚姻,但感情甚笃,用现代新词说,是先结婚后恋爱,我俩婚龄达 61 年零 11 个月之久,没有闹过意见吵过架,邻里称羡。胡夫人是一位典型的东方道德伦理的贤妻良母,为人温、良、恭、谨、让,对我的工作和学习,帮助很大,全力支持,她的去世,令我非常伤痛,无心再去研读《周易》。“哀莫大于心死”,忧郁之中,不知所以,现今我也是进入 80 岁的老人了,来日无多,又心力憔悴,不能研写哲理论文了,我的愿望,只好留待他人去完成。亲友们见我如此颓废,都劝我用易理规律,来自我平衡心理,对他们的盛情,我都心领了,其实,这些道理,我都懂,也都明白,但我是俗人,跳不出五行三界之外,难以做到。他们转而建议我,将这些“札记”,何必尘封,不如印刷出来,对研易者,也许有用?因此,我才决定,自费付印出来,不申请著作版权,以供易友们无偿地随意摘用,去融合到你写的论文中,注意是融合而不是拼凑!这样,我在黄泉之下,也就含笑了。
如果某位书商,愿意重印发行,我很感激和欢迎,不收取任何报酬,不签文书合同,不究再版责任,因为这些是素材,不是论文,但有两个要求:
1 、印刷质量要高。
2 、零售价格要低。
唐伯燕 记
2004 年7 月19 日
① 高龄老人——北京市政府规定,年满 70 岁以上的老人由户口部门核发“高龄老人优待证”,去公园门票半价,去医院可以不排队优先挂号……等。
目 录
“易”是什么 ?
《周易》
《周易》的三才学
易卦的爻变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周易》的卦变、爻变是教导人们如何去开拓思维
文王四阳卦和四阴卦蕴含物理对称规律
文王八卦图是地球仪
八卦的网络学和宽带网
《周易》的德、道、理、象、数、占
《周易》探讨天地之道和人道
乾、坤卦析
从买彩票说起
《道德经》和《周易》
灵感
太极图中的一分为三
后记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读《周易》札记(连载之二)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