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易魂网>> 中华八卦象数学>>正文内容

中医理论的初步探释——藏象学说与胚层概念(连载之二)

第四章 藏象学说与胚层概念

中医理论是对人体内部所具有的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和本质的表现,是对人体内部形态结构的机能作用的规律性的表现。机能与形态是一致的,统一的。所以中医理论也必然表现出人体的形态学内容。就是说人们对中医理论的实质或曰物质基础的认识应该是清楚的明白的,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中医理论所用术语与西医的明显不同,人们对中医理论的实质和物质基础究竟是什么就表现出难以理解的困惑。致使现在的人们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当我们认识到人体是进化过程的集合体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问题采用进化的思想,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探索它是能得到解决的。结果我们发现这样的探索确实有绝妙之处。首先我们发现中医理论的三气概念与进化过程的三胚层动物阶段的三胚层概念有着极好的对应关系。

什么是中医理论的三气概念?《黄帝内经素问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中写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王冰对“其生五其气三”作注说:“形之所存假五行而运用,徵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故云其生五其气三”。这就是说,人体形态的功能是借五行而运用的,如果探求其本质则五行由三气而生成。按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三气不仅指人,而且是万物生发之道。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指的这个道理。所以歧伯说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那么三而成人的三气其含义何在呢?五行由三气而生成,藏象配五行是肺属金、脾属土、心属火、肝属木、肾属水。我们拿藏象的五藏与经络学说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考察,不难看出:脾和肺属太阴,心和肾属少阴,肝和心包络属厥阴。所以生成人体的三气就是太阴气、少阴气和厥阴气。我们加一“气”字是表示它们是五脏的本始,而与中医其他地方出现的这三个名词区别开来。

大家知道,生物进化史中的三胚层概念包含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生物进化系统树的研究告诉我们,动物进化史可以分成几个大的进化阶段,即单细胞动物阶段、两胚层动物阶段、三胚层动物阶段、系统和器官动物阶段,等。三胚层动物阶段是动物进化史的一个本质阶段。三胚层作为动物进化本质阶段的概念,与人体的内部结构是否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呢?宇宙间的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我们研究处在不同年龄不同存在阶段的星球,可以为研究太阳系的产生、演化、发展和消亡找到借鉴对象,反之,地球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又为理解天体现象提供了钥匙;研究历史可以为认识现实社会服务。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刻认识,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找到了可供理解的线索;现存的生物物种群的生息状态,为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又为我们认识现存的生物本质找到了顺藤摸瓜的方法;等等。人体是事物,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从单细胞动物经过复杂的进化过程 ,逐渐进化来的。进化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体在动物进化长河的全过程中,逐渐否定、废弃了进化长河的非本质阶段和退化废弃物,同时将各个进化的本质阶段及其内容集合到自身中,变为现代的人体生命体。进化长河的本质阶段的集合,在人体生命体中不是杂乱无序的,是将进化的时间上的有序系列集合为空间上的有机的必然的相互联系的存在体。进化长河的本质阶段的被集合到人体中,必然在人体中表现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形式。人体生命体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的集合体、大系统。三胚层是人体生命体中的一个层次。

令人遗憾,现代西方医学中找不到对人体的如上所述的层次结构的具体且完整的理论描述。我们十分惊奇地发现中医理论对人体生命体的层次结构具有十分完美的科学表述。我们发现中医的三气概念与生物进化史上的三胚层概念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即太阴气对应内胚层,少阴气对应中胚层,厥阴气对应外胚层。仅从表面看不出双方有对应关系,细心分析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这里需要指出,对三胚层的具体内容 ,我们通过人体胚胎发育学中三胚层所产生的衍生物来认识,因为依照海克尔生物发生律动物的个体发育简短地重演它的系统发生。

我们首先研究内胚层与太阴气之间的对应关系。

从胚胎发育中我们知道内胚层形成由咽到直肠的消化管各段的上皮和消化腺的上皮,呼吸器的上皮及甲状腺胸腺等内分泌腺的上皮(《组织胚胎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上皮组织是载体器官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内胚层的衍生物实质上承担着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组织器官的主要功能。

中医太阴气包括脾和肺两大内容。 现在研究已经知道 , 中医脾的功能包括了人体消化系统及消化腺的基本功能(上海第一医学院、《实用内科学》、 1978 年第 4-5 页),中医肺主气包括了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上海第一医学院,《实用内科学》、 1978 年第 4-5 页)。中医认为肺具有“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的功能。近年来医学研究告诉我们实体“肺不仅是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积极参与某些物质代谢和影响体循环的器官” (《组织胚胎学》、上海第一医学院)。西医肺功能的这些新发现和甲状腺等腺体的功能,与肺主治节的意义相一致。已经有报道,实验证明脾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正常人底下(《脾胃学说的探讨》、新中医、 1980 年增刊二)。由内胚层衍生出的胸腺产生的胸腺激素对细胞免疫反应功能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说中医脾的功能还与胸腺主导下的细胞免疫反应有关。

所以,从太阴气与内胚层的功能之大部分内容来看两者的关系,太阴气与内胚层具有对应关系。

其次,我们研究少阴气与中胚层的关系。从胚胎发育中知道,中胚层的衍生物很复杂,形成有骨骼、排泄器、生殖腺及其导管、脑脊髓膜、肾上腺皮质、心、血球、血管和结缔组织,还有肌肉。(《分子胚胎学引论》、科学出版社、 1981 年、第 3 页)

中医少阴气包含肾和心两方面的内容。中医认为肾藏精、主发育生殖、主水液。非常明显,中医肾功能与人体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由中胚层形成的衍生物之功能都有对应关系。中医认为肾主纳气,与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功能有一定关系(《藏象学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证明,中医肾虚概念有其物质基础,与肾上腺皮质和性腺之激素的异常变化直接相关。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与中胚层形成的骨骼、脑脊髓膜及脑脊液等直接对应。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现在已经知道,耳中内耳的构造与副肾细胞在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方面以及酶含量和分布上都是十分相似,耳中主管听觉的耳蜗骨迷路、外淋巴等器官基本上都来自中胚层。外淋巴通过前庭导管可流入脑脊髓液中。中医认为发是血之余,血液来自中胚层。发的柔润荣华与皮脂腺相关甚密。而皮脂腺的分泌活动则受雄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组织胚胎学》、上海第一医学院)。

所以,少阴气肾之功能与中胚层衍生物的功能一一对应。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黄帝内经素问 ﹒ 五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黄帝内经素问 ﹒ 痿论》也说:“心主身之血脉”。这是说少阴气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这与西医心脏主血液循环的认识相一致;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有一种认识认为心主神明是指大脑功能,此时的心是大脑的代名词。这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状态,不是指大脑的直接活动。中医对心主神明的认识,其真实含义是指出心脏及其主血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精神状态的好坏,指出了心在人体内环境中的及其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直接主管大脑功能的是肝和胆,我们知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与“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都是出自同一篇文章—《黄帝内经素问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本文明确地阐述了主管人的大脑思维活动的是肝胆,不是心。至于临床所说心的病理变化中有关精神系统的内容,如疾火扰心、热入心包、心气虚或实,正确的说法都是指心包病变。人们之所以说心不说心包,其原因是历史的和传统的因素造成的;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舌和面与中胚层对应的认识,可以从两方面说明,其一舌和面部都有比较丰富的血脉和比较丰富的血液循环。因此舌和面部的状态可以比较好地反应心的功能如何。其二从面部和舌体的来源看,舌肌和面肌最初起源与形成心脏及血管的脏壁中胚层的成血细胞团十分靠近。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它们的起源是否都是脏壁中胚层,我们至少看出舌体和面部与心血管的起源十分相近(《医用胚胎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年)。

所以,少阴气心与中胚层衍生物也是具有对应关系的。这就是说包含心和肾两大功能的少阴气与中胚层是有着一一对应关系的。

最后,我们来研究厥阴气与外胚层的对应关系。从人体胚胎发育中知道,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垂体腺、肾上腺髓质腺、感受器的部分表皮和表皮的衍生物等等(《组织胚胎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医的厥阴气包含肝和心包络。

心包络属于厥阴气的内容之一,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心包络功能与某些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关。这是其一,其二《黄帝内经素问 ﹒ 灵兰泌典论第八》中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既是心包络,这段话指明了人的喜乐之意识活动与心包络直接相关。其三上海中医学院编的《针灸学》在总结心包络的病候时,指出心包络的“内脏病候:谵语、昏厥、心烦、胸胁满闷、舌不能言、或心悸不宁、或心疼、并可见喜笑不休等精神异常”。从这些病症,我们可看出心包络的功能大体上与来自外胚层的神经精神系统等器官相关联。中医认为心主汗液,这里的心实际也是心包络。我们知道不仅汗腺来自外胚层,而且调节汗腺分泌的交感神经、丘脑和大脑皮质的运动前区等也是来自外胚层。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其内容有三:第一是指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我们在前面已经说明这是指肝与大脑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素问 ﹒ 六节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灵枢 ﹒ 本神篇》又说:“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这是说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的功能。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精神舒畅,反之肝的疏泄失司则情志抑郁。再如人体受到外界的精神刺激,尤其是大怒或情绪过渡抑郁,等,又常常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横逆等病理现象。其二是指肝有疏通气血的功能,该功能异常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妇女病等病症。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妇女的月经和生殖过程的生理病理现象与人体的下丘脑和垂体调节性腺的作用密切相关。其三是说肝具有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协助脾胃消化的功能,这包含了肝与胆相表里的实体肝胆的内容。不过临床上出现的因肝失疏泄及脾胃造成的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脾两虚的证候,至少部分的与精神情志和神经系统的异常有关。

中医认为肝主筋主运动,上海第一医学院编的《实用内科学》指出,肝主筋相当于运动神经中枢的功能。中医认为肝其华在爪,爪即爪甲其作为筋之余被肝荣化,我们知道爪甲由表皮角化增厚生成,它来自外胚层。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病理学上的眼病中医多从肝治,这与目作为人体的感受器之一,其接受光信号的组织器官等部位都来自外胚层直接对应。

我们知道肝的功能还有藏血的内容,这是指实体肝的功能与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实体肝来自内胚层,那么它是否完全否认了三气与三胚层的对应关系?没有!它只是促进我们深入研究的动力,我们只要指出两点就足以说明它的必要性。一是肝病变可直接引起脑代谢紊乱从而发生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症状。二是从《分子胚胎学引论》中我们看到,肝组织有诱导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的作用,这第二点尤为重要,它深深的使我们认识到中医理论的绝妙,使人惊奇不已。

所以,厥阴气与外胚层是对应的。

三气与三胚层确实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我们还看到肺合皮毛脾主肌肉的内容有不对应之处,皮毛来自外胚层肌肉产生于中胚层。不过这些不对应内容都是在五藏与躯体五官的关系上表现出来。从上述已知,在五藏与躯体五官的关系上其大部分内容还是与三胚层对应的,五脏本身的功能与三胚层则是一一对应的。从发展的进化论观点看,三气作为集合到人体中的三胚层的存在形式是对三胚层的否定之否定。这就是进化史上同源异功或同功异源现象的出现。他可很好的解释肺合皮毛等不对应现象出现的原因。肌肉从简单动物一种进化到高等动物后被一分为二为脏肌和体肌,肌肉的被分类,其所主也各有分配,脾主肌肉的内容是指的四肢等体肌,脏肌则大部分被心所主。所以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三气与三胚层的对应关系是严格的,无可非难的。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再研究细探索。

从三气与三胚层的各自内容上我们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三气间的关系与三胚层各层间的关系是否也有对应之处?三胚层之间的空间排列:内胚层 —­ 中胚层 — 外胚层。中医经络学说中藏腑的流注传变规律:肺 — 大肠 — 胃 — 脾 — 心 — 小肠 — 膀胱 — 肾 — 心包 — 三焦 — 胆 — 肝又回到肺。这正是三气之间传变关系的具体化,即太阴气(肺、大肠、胃、脾) —— 少阴气(心、小肠、膀胱、肾) —— 厥阴气(心包、三焦、胆、肝)。将三气之间传变关系与三胚层的空间排列对照,立刻可知两者也确实有对应关系。从吸收营养的新陈代谢过程看,更可清楚的看出两者的对应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如果说我们对经络脏腑的传变规律的认识,以前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就可说是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

三气与三胚层概念的对应关系,是具有严格逻辑意义的一一对应关系。它不仅表现在人体的整体内容中,而且就人体的各部位看也是对应的。例如眼睛,中医理论对眼睛的功能有着系统的理论描述,他把眼睛分成五轮,五轮配属五藏。

先看风轮,风轮系指黑睛在藏属肝。《灵枢 ∙ 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变五色矣”,这是指出了肝与眼的折光和感光系统直接相关。眼的折光系统有四个折射率不同的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房水不仅具有折射作用,还具有营养角膜、晶状体等作用,广州中医学院主编的《中医眼科学》把房水、玻璃体归入水轮。光信息的折射不仅通过房水、玻璃体,主要是通过角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以及晶状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这四个折射面来完成。眼的进光量的调节通过虹膜和虹膜扩约机与开大肌来完成。眼的感光功能由视网膜和视神经完成。虹膜、虹肌、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都来自外胚层。

水轮系指瞳神在藏属肾。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海。《灵枢 ﹒ 海论》说:“髓海不足 …… 目无所见”由此我们认为水轮包括捷状体、脉络膜、玻璃体等组织(《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学院)。捷状体的血管和腺体与产生房水相关。房水营养角膜、晶状体,维持眼的内压。捷状肌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度,使光信息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脉络膜的主要功能是供给视网膜和玻璃体以营养,并有遮光作用。捷状体、脉络膜、玻璃体都来自中胚层。

血轮系指两眦在藏属心。“包括眦部的皮肤、结膜、巩膜、血管及上下泪点和泪湖等” (《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学院)。巩膜和血管产生自中胚层,泪点和泪湖大概也来自中胚层。即其主要组织都来自中胚层。

肉轮系指胞睑在藏属脾。“包括上下睑皮肤、肌肉、睑板和睑结膜” (《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学院)。这是眼睛的最外部分,主要是司眼之开合、转动及保护眼珠的作用。完成该作用的主要是其部位的肌肉,故称之为肉轮。我们在上面指出脾主肌肉之肌肉为人体的体肌,眼肌正好也是体肌。蔡堡主编的《生物学》在 168 页上明确写到:“头部肌肉主要是脏肌,其体肌在头骨发育过程中逐渐退化,只留下眼肌和舌下神经所控制的一些肌肉”。中医理论用自己的认识论方法,将眼肌归入肉轮受脾所主的内容认识的如此深刻,我们又一次感到中医理论的伟大。

最后看气轮,其轮系指白睛在藏属肺。“包括球结膜和前部巩膜” (《中医眼科学》、广州中医学院)。球结膜大概来自外胚层,前部巩膜大概来自中胚层。就像肺主皮毛的功能可以用同功异源的道理解释一样,我们认为气轮的内容的不同来源也属同功异源之列。

眼睛的五轮属五藏,风轮属肝归厥阴气,水轮属肾和血轮属心归少阴气,肉轮属脾和气轮属肺归太阴气。所以,从人体局部器官看也存在三气与三胚层概念的对应关系。

从动物的进化过程,人体的生命发展过程看,中医三气与胚胎三胚层概念的一一对应关系,是逻辑意义上严格的对应关系。它向我们表明:一、中医理论的实质是可以认识的,五藏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二、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都是对人体(乃至动物体)生命体的认识,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认识。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中医脏象学说主要揭示了人体基本生命现象的过程,西医的胚胎发育学主要揭示了人体基本结构(组织)的形态发育过程。三、五藏是有物质基础的,五藏作为三气概念的运用形式和表现,它的物质形态基础就是三胚层概念。反之当三胚层被集合到人体中时,其存在形式就是中医三气概念(和它的表现五藏概念)。四、中医理论是对人体层次结构的内在联系的表述,三气作为三胚层层次的存在形式是人体层次结构的基本层次。

 

第五章 藏象学说与层次结构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论述人体科学时猜测:“有没有人体全身的、带共性的、比细胞更上级的层次?”。还说:“张颖清写一本书《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讲生物全息律、生物衍生律和生物经纬律,他说是从实际考察中领悟出来的。他的推理归纳不很严格,达不到严密科学技术工作的要求,但我们就一概拒不接受了吗,他的观察是不是与我们在这里说的,在巨系统中细胞阶层之上的层次有关?” (钱学森《人天观、人体秘学与人体学》) 。 我们从人体是进化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出发,论证了人体是存在比细胞更上级的层次的。

我们说人体是进化过程的集合体,它是把进化的本质阶段集合到一体后,使人体成为几个层次的集合体。即是说人体是具有单细胞层次、两胚层层次、三胚层层次、系统和器官层次、等层次的层次结构的集合体。中医理论揭示了三胚层层次的内容,它作为对人体结构的系统表述的完整理论,必然会表述其它几个层次的内容。下面我们就略论一下中医理论对其他几个层次的表述情况。

两胚层层次是人体的一个层次,从中医黄帝内经中知道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运用该观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出了命门学说和脾胃学说的理论认识。从进化史知道,动物从单细胞动物向高等动物进化的第一步,是出现了两胚层结构的动物。两胚层包含内胚层和原始外胚层。水螅是两胚层动物的典型代表,它的外胚层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有生殖、运动、感觉和保护的机能。它的内胚层较厚,有分泌、消化、吸收、感觉和运动的机能(《生物学》、蔡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5 年)。我们撇开水螅动物两个胚层的共同机能不论,分析两个胚层各自的特殊机能,它提示我们从本质而论两胚层结构动物的出现,作为单细胞动物向多细胞动物进化的第一步,其意义是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分化,也既是营养自身与生殖它身功能的分化。由此不难看出中医藏象学说中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的认识,与两胚层结构的意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应的。所以,两胚层结构作为进化的本质阶段之一,被集合到人体(包括动物体)中后,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中医所说的先天之本后天之本或脾肾学说的存在形式了。

系统和器官层次是人体的又一个层次结构。我们论证了藏是人体层次结构的三胚层层次的的表述形式,在中医藏象学说中藏腑是一对紧密相联的概念,藏为里腑为表。这与进化史中三胚层出现在前系统和器官的形成在后,集合到人体中则必然是先者深于里后者浮于表的意义不谋而合。它启发我们把腑概念与系统和器官层次对应起来。从中医对腑的内容的表述中知道这种对应是有道理的。

中医认为腑有两大内容:其一为六腑,包括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它们的作用是“传化而不藏”。其二为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它们因为是:“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其作用有“藏而不泻”之含义。它们虽有藏的特征,却都是实体器官。现在已经知道腑中各器官组织大体上与西医的认识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可见的实体器官组织。只有三焦概念的实质历来是医家争论的内容。在争论中三焦的概念得到了发展和演化。不同的学派赋予三焦不同的含义,用到临床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温病学派的三焦辩证等。同时也在逐渐明确着三焦概念的意义。盛增秀和王琦编著的《藏象学说》综合各家对三焦的认识,归纳出五种说法:一、有名无形说,本观点已为多数人否定。二、三焦即网膜说。三、三焦相当于淋巴系统说。四、三焦相当于体液平衡调节系统。五、三焦包括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等功能。我们认为第五种观点接近于三焦的本质含义,可说第五种观点是对《灵枢 ﹒ 营卫生会篇》中三焦功能是“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含义的正确注解。当然三焦概念的确切含义还是应该继续深入研究的。不过从各派的认识观点中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点,即三焦概念是对人体中系统内容的表述。历代各家争论反映了中医对人体系统概念的认识过程。这就极好的向我们说明了腑概念是对人体的系统和器官层次的中医表述。

我们说中医腑概念是对人体系统和器官层次的描述形式,是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一、腑的内容和西医中系统与器官水平上对人体的认识是不完全相同的。如腑就不包括西医的内分泌激素概念。我们认为内分泌激素概念属于藏的内容。原因之一,现在实验已经证明几个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属于藏的内容,如肾上腺皮质、性腺与中医肾相关,胰腺、胸腺、胃肠道内分泌腺与中医脾相关,等。原因之二藏者藏而不见也,其含义与内分泌概念的分泌特征意义相近。原因之三当我们说三胚层阶段被集合到人体时,就是说它被否定之否定了,即三胚层的原型被否定了,三胚层的本质被肯定到人体中了。三胚层的存在形式就会以某种控制机制来实现。内分泌激素在人体中的作用正起到一种控制作用。所以我认为内分泌概念属藏的范畴。二、对腑的认识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没有达到全面的对系统和器官层次的认识。三、我们说的系统和器官层次概念有别于西医所说的系统和器官水平。由于西医缺乏系统方法,西医的系统和器官水平概念没有反映出人体的层次结构内容。相反,中医的系统观念整体观念使得腑概念的内容与系统和器官层次比较的一致,相互对应。

细胞层次,中医理论是否也描述了它呢?我们对此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有一点可以看出,中医的气的概念与细胞层次的含义有相似之处。中医认为人体是由气产生的,气生万物,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单元,一切生物的生命个体都是由细胞组成。因此我们把中医气概念与细胞层次对应起来。但不在此详细论证,对它们的深入认识可能需要进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中,是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经络学说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系统的立论,我在上面论述明白藏象学说的概念之本质后,经络学说内容的探释就是顺藤摸瓜不言而喻了。经络系统作为脏腑与体表的内外联系系统,作为人体各部分的联络系统,它同样是人体系统发生或曰进化的结果。那么,它作为系统发生的结果,反过来在人体个体发育过程中必然承担生命信息的传递作用,当然也承担遗传信息的传递作用。这就是说经络系统既是生命信息的传递网络,也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系统。

 

六、现代中医学的出发点

综上所述我们将中医理论与人体进化过程本质阶段的对应列表如下:

老子道德经

中医理论表述的概念

人体进化本质阶段

人体层次结构

道生一

单细胞动物阶段

细胞层次

一生二

脾肾学说或先后天之本

两胚层动物阶段

两胚层层次

二生三

三气(表现形式五藏)

三胚层动物阶段

三胚层层次

三生万物

种类繁多动物世界

系统和器官层次

.

 

.......

 

 

中医理论作为一种完美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告诉人们中医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唯象的体系,(由此我们认为对易经理论的“象”概念之本质应该深入探讨),而且是具有完整的物质形态基础的科学体系。中医理论的实质,就是对人体本来存在着的层次结构及其内在联系之大系统的科学描述,是对人体的基本生命现象系统的科学描述。这种描述的揭示,又向我们表明中医理论是与现代科学理论有着绝妙的联系的,它的绝妙正在与中医理论伟大的易医哲学思想与实践。进一步说 作为易经理论的具体应用,完美表现的中医理论,经过我们的探释,它不仅是唯象的体系,同时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请注意当我们用“现代科学”这个词来说明中医理论的意义时,“现代科学”已经不是指西方的近代科学,而是指 21 世纪的现代科学时代。这样,我们就给出了中医学现代化的一个出发点。

高 付 斌             

1980 年初稿 2004 年 9 月修改 

(全文完)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